![](https://img.haomeiwen.com/i3222534/e5de47e12e7d6b7e.jpg)
今年第9本
书名:《我们仨》
作者:杨绛
杨绛92岁高龄时,她的三口之家只剩她一人,靠着点滴回忆支撑余下的日子。
这一年,她写下《我们仨》。
这本书记录了他们一家三口的事,63年的点点滴滴,酸甜苦辣,既有大风大浪险度风波的时刻,亦有寻常人家的温馨小日子。
这本书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我们俩老了”,写的是她和丈夫老了的日子。
第二部分“我们仨失散了”,这部分写的虚虚实实如梦境一般,我看的时候,不大懂,差点要弃书了,幸亏坚持读下来,才有幸感受到他们三口之家的温馨。
第三部分“我一个人回忆我们仨”,初看目录觉得好伤感,全家人只剩自己该是多么的伤心和孤独。但内容却是开心的时刻居多,写的是一家人经历,他们相互间的陪伴,一起度过了风波,也一起享受有家有爱的时刻。
特别喜欢第三部分,在我看来就是纯感情分享,满满都是爱。就像杨绛说的,“亲人之间平实的陪伴,能抵挡百年的孤独”,想必这也是她写书的原因,通过回忆一家人的故事,支撑自己度过余下的日子。
这本书有三处让我感触很深。
一是杨绛对女儿的牵肠挂肚。大概是今年生了小兔宝,初为人母,对杨绛当时的心境感同身受吧。
正如她所言,“孩子怀在肚子里,到不挂心,孩子不在肚子里了,反叫我牵肠挂肚,不知怎么保护才妥当。”
真的是又怕他吃少了饿,又怕他吃多了撑,又怕他病,尤其怕他离开自己,有了孩子方知这种体会,总怕孩子离开自己不习惯,为他担心不已,然而真正不习惯的是我们自己,离不开孩子的也是我们做父母的,这就是所谓的父母对子女的牵挂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3222534/20773f4d77fc477e.jpg)
二是杨绛和钱钟书吵架赢了却觉得无趣。他们为了一个法语发音吵架,杨绛赢了觉得无趣,很不开心,他的丈夫输了,自然也是不开心,此后两人醒悟,没必要为这点小事吵架。
的确夫妻之间,大事不闹,小事不吵,有商有量才是长久之道。
只要吵架就没有真正的赢家。
三是国家有难时不逃跑。那会是抗日时期,他们不是没有逃的机会,只是不愿意。
她说,“一个人在紧要关头,决定他何去何从的,也许总是他最基本的感情。”
她不高歌自己爱国,只说自己是文化人,爱祖国的文化,爱祖国的文字,爱祖国的语言,所以离不开祖国。
她说,“我们是倔强的中国老百姓,不愿做外国人。”所以他们不离开上海,哪怕上海已沦陷,就静静等待解放,哪怕过得很艰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