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慈禧太后控制晚清

慈禧太后控制晚清

作者: 潇潇雨声 | 来源:发表于2022-05-05 01:45 被阅读0次

    我们前面讲到咸丰帝去世,六岁的同治帝登基。从他开始的三位清末皇帝都是小小年龄登基,同治帝六岁登基,光绪帝四岁登基,宣统帝三岁登基。清末皇帝越选越小,新政府也越来越走向末路。那为什么皇帝会越来越小呢?

    实际上这三位清末皇帝都不过是别人手中的傀儡,那么是谁想控制这三位幼年登基的皇帝,让他们成为傀儡啊,那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污点人物-慈禧太后,六岁登基的同治皇帝登基后的大小事物基本都是由他的生母慈禧太后拍板决定的。等同治皇帝长大以后,他对于朝政也不怎么关心,同治皇帝去世的时候也不过才19岁,根本就没有留下一儿半女,当时的慈禧太后思考的唯一内容,并不是如何在爱新觉罗当中挑选一位合适的明君,而是如何挑选一位顺从的新皇帝,所以年幼就是慈禧挑选的唯一标准,毕竟年龄小的孩子好控制嘛。所以当时的慈禧选择了自己的亲妹妹的儿子爱新觉罗.载湉,史称光绪皇帝。

    光绪皇帝在位的时间长达34年,他倒是挺想反抗的,但他空有一颗反抗慈禧以及为了挽救清朝而变法的心,却始终无奈手中并无实权。后来慈禧选择了溥仪,也正是因为溥仪年幼,而且溥仪的母亲也对自己十分顺从。慈禧就是这样直接架空皇帝的所有权利,将清政府的统治权牢牢的抓在自己的手中。

    慈禧去世后不久,清政府也正式宣告灭亡,而当时清朝的宣统皇帝溥仪也不过只有六岁,所以清朝最后的结局不是由皇帝说了算,而是掌握在一个女人慈禧手中,清朝两百多年的江山为什么最终会毁在一个女人手里?

    有人说慈禧是来报仇的。我们前面讲过,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族,他统一女真的最后障碍就是海西女真中的叶赫那拉部落,努尔哈赤灭了叶赫那拉部落,慈禧太后就是叶赫那拉部流传下来的一支血脉。没想到最终爱新觉罗的天下最终落到了叶赫那拉氏的手中。想想真让人怀疑啊,难道这就是天道轮回吗?

    1861年,咸丰皇帝去世后,慈禧太后联系了道光皇帝的儿子、咸丰皇帝的弟弟恭亲王奕䜣发动了辛酉事变,打倒了顾命八大大臣。从此,慈禧太后统治中国长达近半个世纪,爱新觉罗的大清江山易主,变成叶赫那拉氏的了。在慈禧太后的使劲儿折腾下,清朝终于渐渐衰落。

    具体过程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从中日甲午海战讲起,在世界历史故事中,我们讲了在19世纪60到90年代,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改革运动。明治维新仅仅一年后,日本就从美国购进铁甲舰东号,日本海军建设从此起步,提出要建设更强大的日本海军。日本海军是个狼崽子,羽翼尚未丰满,就把大清王朝的台湾,作为他海外试刀的第一目标。

    1874年,日本海军嚣张至极,进犯中国的台湾,就军事实力,日本尚未强大到向海外施兵,带去的陆军也只有三千多人。但晚清政治已被洋鬼子吓破胆,西洋鬼子皆魔鬼,小东洋鬼子由美国佬在后面帮衬,也不好惹,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大耻都忍了,何况小耻,美国人故意拉偏手,暗地里帮助日本打压清王朝。清王朝被迫签订了《中日北京条约》,赔偿日本白银50万两。日军撤出台湾。

    日本疯狂了,举国上下被这一天上掉下来的胜利冲昏了头脑,都像刚刚注射了鸡血一样兴奋。原来武力战争能这样轻而易举的狂卷金钱,既如此,日本何愁不富不强呢?同时也让日本第一次认识到大清王朝外强中干,泥足巨人,过去略有几分惧怕的心理一扫而光,战争是唯一敲诈和打压大清王朝的手段。从那一天开始,整个日本就发动起来了,日本从天皇到武士似乎都在考虑一个问题,如何对外扩张,如何打赢对清战争。

    1885年,明治天皇颁布了《整顿海陆军诏书》,提出了以十年为期以中国为假想敌的扩军计划。两年后,日本参谋本部制定了《征讨清国策》,以五年为期做准备,抓住时机进攻,准备进行一场以国运相赌的侵华战争,日本战车全面启动,可悲、可叹、可哀甚至可恨的是,大惊王朝竟然一片醉生梦死,满朝文武大臣几乎无一人正视日本的崛起,重视日本的明治维新,认识日本的狼子野心。

    当时满朝上下都在干什么呢?都忙着给慈禧皇太后过六十大寿,慈禧老佛爷一语定乾坤,谁要让我过不好生日,我让谁过不好一辈子。

    满朝文武似乎只有一个人清醒,一个人着急,一个人恨铁不成钢。他就是李鸿章,李鸿章早就敏锐的意识到,在明治维新中脱胎换骨的日本,日后必定成为中国昼夜之患。但没有人相信,当中日签署了《中日北京条约》时,李鸿章得知真乃又急又恨又痛又悲。那时大清亲完全有力量迎头痛击日本,给小日本一个狠狠的教训,岂能割肉养虎,日本必成大清之大敌。

    在对日问题上,独行者当推李鸿章,李鸿章是大清王朝北洋水师的缔造者,应该说他是中国现代化海军的缔造者,可以说是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海军之父。李鸿章,他是晚清历史上绕不过去的人物,晚清历史上的战事,国事,政事,军事,外事,几乎事事都有李鸿章,不是唱红挂帅,出头露面就是推手操盘。不是临危受命,就是知其不可为矣不得不为。

    成也李鸿章败也李鸿章,晚清的卖国条约,丧权辱国,割地赔款。哪一次谈判不是李鸿章亲去,哪一款条约不有李鸿章的大名呢,人言李鸿章乃一张阴阳脸,七分阴三分阳,但一转眼又是七分阳三分清,其卖国贼的帽子整整戴了80年,和他享年同岁。李鸿章是曾国藩的学生,受教于曾国藩,受恩于曾国藩,仕途皆起于镇压太平天国。

    李鸿章少年得志,少年有才,他24岁就考中进士,成为安徽省当年最年轻的翰林。1861年,曾国藩率领湘军收复军事重镇安庆,控制了长江中游局势,太平天国军为挽回败势,调集精兵10万,在中王李秀成的率领下,兵锋一转,直指上海,战局又危在旦夕。上海的士绅们慌了,帝国主义势力慌了,清政府也慌了。上海、江苏富庶繁华地区,上海一丢,势必影响整个战局,整个政治大局,甚至会在这个已经摇摇欲坠的腐朽帝国胸上再狠狠插上一刀。曾国藩力荐李鸿章为江苏巡抚,让李鸿章火速就近在安徽招兵买马。兵贵神速,李鸿章利用上海市绅的财力,雇佣7艘英国商船,直接挺进上海。李鸿章上海一战,使其真正成为晚清时代的当朝唱红。李鸿章很有心,他利用在上海的机会学习洋玩意儿,他切身感受到洋式武器的厉害,洋式装备的先进。他学习洋人的洋枪洋炮、洋船洋机器,甚至化妆换上洋人的军舰,看洋设备,学为致用。李鸿章立即着手办了三件事儿。

    之一就是购买洋人的武器,武装自己,向洋人火速购买3000支步枪。

    之二是聘请洋人担任淮军的教官,一切西化。

    之三是和上海的洋人武装,洋枪队洽谈合作,共同对付太平军。淮军上海大战,上海大捷,让李鸿章充分认识到洋装备的重要性,认识到武器在战场上的作用。李鸿章是大清王朝唯一一个化妆混上外国军舰,实地勘察洋装备的高级官员。

    李鸿章胸有大志,也正是从那个时候那个时刻开始,李鸿章下决心要开展洋务运动,开办洋务,要洋为中用,要向洋人学习。李鸿章尖锐的提出,教育必须改革,要为洋务服务,培养能洋为中用的人才。

    洋务运动创造出了中国第一批工人阶级、第一批新型学士、第一批公派留学生、第一批中国工程师设计师、第一所新式大学,第一条自己建造的铁路,第一批自己冶炼的钢铁,自己制造的第一根铁轨、第一艘兵舰、第一尊大炮、第一支步枪,第一是所的邮局、银行、电话局、电报房,自己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新式舰队,现代海军,中国第一支新式陆军。

    李鸿章认识到必须建立自己的洋舰队,建立大清王朝自己的现代化水师,现代化海军,现代化舰队。把握这未来的变局,只有如此,才能治服日本,才能保住大清数万里海疆。大清必建北洋水师,模拟之敌就是日本,防御目标就是日本,绝不能让日本海军做大。

    北洋舰队从李鸿章的大脑中朦朦胧胧的驶来,但满朝文武大元几乎无一人不认为李鸿章的强国梦是一场虚幻梦、白日梦。但就在上海郊区,李鸿章精心培育、一手操办的中国第一座大型工业企业-江南织造局正式开工,中国第一代产业工人不仅能生产洋枪洋炮,甚至能制造军舰,除了江南制造局,还建立了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一系列大型军工企业。李鸿章要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可形势逼人,大清王朝留给李鸿章的时间不多了。那么李鸿章能否建成北洋舰队?这支舰队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又表现如何呢?我们下次再分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慈禧太后控制晚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gcny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