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继百度莱茨狗,360区块猫,网易星球之后,小米宣布其区块链游戏“加密兔”开始内测;联想起最近阿里区块链专利数全球最高的新闻,不少在币圈跌得晕头转向的小伙伴们的注意力又转回了这些互联网大厂:不是“古典派互联网“了么,怎么“duang”地出来这么多区块链应用?
image在梳理了各大厂的区块链动态后发现,事实上,它们的入局远比我们想象得早。据称,腾讯和阿里都早在2015年底就成立了区块链团队;阿里巴巴作为电商的老大哥,也在15年就由蚂蚁金服技术团队开始了区块链的探索工作,想想那个时候币圈才几个人?所以大厂对技术的敏感性绝对是毋庸置疑的。经过近2年的探索和储备,现在出来的众多专利(阿里巴巴49项,全球最多。腾讯名下也有20项)、应用也是顺理成章的了。那么,各厂在区块链中是怎么潜伏的呢?
一、求同存异的区块链布局
17年各大厂陆续发布了自己的区块链平台:腾讯的BAAS(https://trustsql.qq.com/)、阿里的蚂蚁区块链(http://blockchain.alipay.com/) ,还有百度的BAAS(https://chain.baidu.com/)。可见,做平台,整合资源,构建生态是BAT们对区块链最直接的定位。
image.gif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腾讯的平台开放性和成熟度最好,鹅厂从一开始就坚持从基础平台开始研发和运营,这也和它在17年4月所发布的腾讯区块链白皮书相一致,旨在与合作伙伴共同推动可信互联网的发展,打造区块链的共赢生态。而阿里的战略高度也令人印象生刻,蚂蚁金服在17年10月的金融科技开放峰会(ATEC)上首度披露的未来技术布局“BASIC”战略中,B指的就是区块链Blockchain。
在做生态的同时,从金融入手也是各家的共识,阿里区块链由蚂蚁金服技术实验室牵头,”微黄金“就是腾讯在做区块链项目实验的第一个落地的商业场景,目前微黄金的实时交易转帐纪录已经可以在其BAAS平台上查看演示数据;而阿里的区块链牵头部门直接就是蚂蚁金服团队。
区块链+自家现有场景的试点应用也在同步开展。在公益领域,16年7月,蚂蚁金服就已经将区块链技术首先应用于支付宝爱心捐赠平台,腾讯也发布了”公益寻人链“。而商品防伪溯源则成为了阿里和京东这两家电商公司用区块链技术争夺的同一个领域,18年2月天猫国际正式宣布已全面启用区块链技术跟踪、上传、查证跨境进口商品的物流全链路信息;京东也加入“京东品质溯源防伪联盟”,并将启动一个针对区块链初创公司的“AI Catapult Accelerator”(AICA)加速器项目。
image.gif在游戏上,百度跟着加密猫后面来了条”莱茨狗”,不过似乎市场反响并不大,以及小米刚上的这款“加密兔”,可见各家都基于自家客户群体进行了不同的尝试。
二、联盟链主导,不发币
从目前各大厂选择的切入点来说,基本上都是toB的应用,比如金融、溯源等等,选择联盟链是顺理成章的事。相对较公有链来说,联盟链低风险、高可控,节点也都是自己或可信合作方,不用过多去考虑和防范节点作恶的情况,效率自然更高;相应地在运营中不需要考虑激励机制,自然也就不用发币或者开展社群的运营。多家区块链企业也均表示不会发币,并直言随意发币很危险,呼吁区块链要回归技术本身。
但是这样也会带来另一个问题,就是重复造轮子。就拿淘宝和京东来说,都在做物流溯源平台,而且平台间目前并不相通。这就对已经在两个平台都卖货的商家造成了不便:以后同一批货可能两边平台都要对接数据。尽管这样做也能理解:抢速度,为了以后的统一平台而做准备,毕竟谁都不愿意向别家主导的平台交出数据。
使用联盟链也被很多人称为不是真正的区块链,不少人希望看到大厂冲出来做一个去中心化的产品,颠覆自己,不过,去中心化的淘宝同样需要开发、做客服、物流、上广告、搞促销……区块链更多的是一种新的游戏规则,而不是产品的全部,为了中心化而中心化并无道理。
三、掌握话语权最重要
现在早就不是单打独斗的年代,资源整合信息共享需要更多的合作和行业话语权,大厂们当然也深谙此道。
所以我们在多个联盟、协会中见到了大厂的身影,也在规范标准的制定参与名单中看到了他们的名字:腾讯的微众银行联合多家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了金链盟,目前已经扩展至60多家,成员主要涉及银行、基金、证券、保险、股权交易所、科技等六大类行业,该协会还为金融行业量身定制了开源区块链底层平台FISCO BCOS,今年2月广州仲裁委出具的业内首个基于区块链的裁决书,使用的便是该平台的存证应用之一。
京东则与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工信部等部门,运用区块链技术搭建“京东区块链防伪追溯平台”;此外,京东物流也加入了全球区块链货运联盟(BiTA)。
还有万达,也早在16年便加入了全球超级帐本联盟,对于万达区块链的更多介绍,点击查看“万达布局区块链? 这可不是1个亿小目标, 绝对是一盘大棋”
四、大厂的区块链一般人玩不了
就如前文所说,区块链本身不是产品,即使在技术上,也往往需要和云存储等其他技术相结合,对一些金融等安全性要求非常高的服务更需要专业的人士和技术专家,在这一方面大厂当然更有优势,更不用提它们在多年运营中沉淀下来的大量商业数据和强大的资金实力了;此外,大厂还拥有庞大的用户群和现成的场景,这都是普通项目团队无法比拟的。所以只要大厂保持对市场和技术的敏感度,新技术带来的更有可能是新的增长和优势的进一步强化。
不过,科技的魅力在于非线性发展,也许多年以后,某个如今的大厂会象当年诺基亚说过的那样:我们什么都没有做错,但我们失败了。但在科技还没有出现爆炸式发展之前,没有人会预料到接下来发生的事。
总结:大厂们有的交出了区块链漂亮数据的成绩单,也有的还对区块链定位不甚明确,走跟进路线。不过回看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似乎并没有因此而有所不同。区块链是回归到技术本身也好,对生产关系的革命也罢,只有当基于区块链游戏规则的应用已经被广大用户接受(而不是仅在币圈成为炒作投机的载体),那所谓的颠覆便自然会实现。而这一天,也许还需要很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