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笔记静静写读书笔记
《沉沦》中的主要男女人物形象分析比较

《沉沦》中的主要男女人物形象分析比较

作者: 徐阳光 | 来源:发表于2015-04-26 14:59 被阅读4533次

    郁达夫向来喜好塑造忧郁迷茫的青年男子形象,这与其本身的性格气质也是分不开的。我们必须承认,他笔下的男子都有一干相似性。但是,我认为这些男子形象的不同特点也是不可以忽略的。另外便是他笔下的女性角色,这些女性都只是出现寥寥几笔,涉及她们精神世界的描述更是少之又少。今天我想对这些女性角色做一些猜想。我对郁达夫也知之甚少,今天也只不过是从他的作品出发做一番自己的猜想。如果有什么错误,也还望观者一笑置之便罢。

    我在此首先想要研究的是沉沦中“他”的爱国情怀问题。恕我直言,我十分怀疑文章主人公“他”的爱国情感的真实性。在这里我想就我认为的真正的爱国情怀,阐释一点自己的看法。

    我认为真正的爱国情怀必须是发自内心,既是真诚所想。然后这份情怀会成为你一系列行为的潜在动力。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沉沦中“他”的爱国行为出现的几个高涌期。

    第一:

    便是全文第二部分中他直白的仇恨话语——“他们都是日本人,他们都是我的仇敌,我总有一天来复仇,我总要复他们的仇。”。但是我们看看这个心理活动产生的原因。他因为自视过高不愿意去上学又因为这份孤高感到孤独而与同学处不来。看着同学们欢谈,他也很想有人跟他讲些闲话。但是无人理睬,他是在此种情况下才产生的该想法。

    他这直白的话语,说透了并不是他的爱国情怀所推动的。而是他自视过高,想融入被推开后的恼羞成怒。

    第二:

    他遇到两个穿红裙的女学生不敢搭话感到挫败。回到旅馆里写的日记和他的抱怨是他又一爱国情感的表达。但是我们仔细分析他的这些语言。他的复仇为何而吐呢,是因他自卑不敢搭话而产生的懊丧转移。

    我们再看他的日记,他在日记中很明显表达出对祖国山河的思念和对祖国富强的渴望。然而在日志的后半部分我们可以看到,他期望国家富强的原因是他能够度过更精彩的青年人生。他并没有打算为如何实现祖国富强做出具体规划,更甚者他没有对祖国的现状的丝毫悲悯情怀。他的整个日记表现出的是他的一种自私心态。他期望祖国的富强能够给他带来好处,即伊芙的爱。这是一种坐享其成的想法和对自身出生的怨恨。

    后文在侍女问其府上何处后他的那一番“中国呀中国,你怎么不强大起来!”的话语也是以上那种心态的表现。

    第三:

    文章末尾处其实也是他爱国想法的流露。但是文章末尾的情感我认为较以上两处复杂得多。在文章末尾,他对生活了十八年的祖国的怀恋之情是发自肺腑的。他对自我罪孽的反省也是极为深刻的,他文章末尾三句话细细分析,可是很吊诡的。第一句话我认为与第二种心态相差无几。第二句对祖国富强的真诚呼唤,这份真挚我们是不可忽视的。结合此处情境也不可说这句话单单是抱怨。我更愿意与第三句话结合便是二三句话合起来是他所表达的一种对祖国现状的悲悯。当然这份悲悯的产生原因是那份怨恨。

    他的那种坐享其成的想法,可归结为一种人性的惰性。这种猜想并不是我的单纯臆想,在作品中的其他方面我们可以找到依据。每礼拜的四五,或每月的二十六七他的贪玩和前后的情感矛盾这些境况,很容易看出他的惰性。既是知晓问题而不肯花大力气去改变。其实文章末尾其进入卖酒食人家的店也是这种惰性作怪,他多次意识到这不应该但最终步步沉沦无法自拔。最后成了他口中最下贱的人了。

    然后我还想就“他”的学识方面提出一点看法。在文章开头便是他坐在稻田中间看书的情景,想来应当是以为喜好学识之人。然而不知道为何他手捧书籍这个场景出现多次,可是总让人觉得违和。首先他并不是生性安静之人。看文章对他少年时期行为的描述便知这个人生来不安稳,三番两次跟学校闹翻。还有三处可以明显感觉到他并不是真心爱读书之人。

    第一处是在他最近读书心态的描述。看书没有次序,看书始乱终弃这些行为明显与其开头的一副逍遥学者形象不符。况且他还以一种对书的爱惜之情来粉饰这种烦躁。就更让人怀疑他对学识的喜好。

    第二处便是他乘坐开往N市火车上看海涅诗集的细节。这个地方他大发诗兴写了一首诗看起来也应当是个满腹经纶的青年。然后吊诡的事情出现了这个青年在听了三十分钟的车轮声后竟然睡着了。

    第三处便是他搬进山上梅园后拿书观看的情景。先看他起初是搬了很多旧书过来,乍一看确实是个潜心做学问的好去处。然而且看接下来,他拿着一本书亲近自然。可是我们要看到,那本书在他手里完全成了装饰品。他只是拿着书,不曾看一眼,完全沉浸在自己的自怨自艾中。在这个时候,作者更是安排了一出好戏,让他看到了草丛中男女行应鸾倒凤之事。

    我们可以看到他每次认真学习的情景似乎都被若有若无的巧合给打扰了。我想说这大概就是作者的一种暗示,将他这个人的又一重矛盾展现出来。他就是这样有意无意想读书,作者却不让他安心读。

    最后我想对“他”这个形象的悲剧性做一个总结。张爱玲《色戒》中王佳芝的悲剧就在于她陷入了一场自己编写的剧本中。她想要做一个轰轰烈烈的人。于是自己给自己下了英雄的圈套。让自己的一切行为看起来都出于一份赤诚之心。他们实际上都是一种人。自认为自己是特殊的,便用这份并非出自心底的特殊来约束自己。用这份特殊来给自己开脱。《罪与罚》中就深入探讨了这种被选中的人思想。

    他们都认为自己是与众不同的,做什么是可以被原谅的。但是我们需要知道,特殊是由内散发的。他们之所以成为伟人是因为所行之事完全出自内心,伟大不是靠刻意的营造的。他们的错误和悲剧就在于,向往伟大却不能清楚看到自己的平凡。这份不甘心便让他们有意无意地自我扮演,自我欺骗。让自己做的一切都看起来与众不同,觉得自己是非凡的。其实越是不同更显现出他们的平凡。最后主人公的死亡其实就是他的内里矛盾导致,并非真正所出,却仍旧这样要求自己。最终幻境破灭,承受不住谎言的戳破。

    现在我想谈谈沉沦中出现的几个女子形象。她们分别是红裙女学生、旅馆主人女儿还有那位侍女。在沉沦中出现的几个女性形象都是一种模糊形象,看不出她们明显的性格特征。而且我觉得郁达夫笔下的女子形象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温婉贤淑给人春风拂面之感。说白了,我觉得他笔下的女子不论从哪个方面看都是典型的日本女子。虽然说作品中出现的一般都是日本女子,但是这份对日本女子精神气质的把握实在是过于准确。

    说实话沉沦中出现的女性形象大多都是为了变现主人公的形象而存在的。别说性格特征,就连话语都甚少。可以说基本上都是一种主人公内心念想的象征。红裙女学生是一种向上有活力的积极象征。旅馆主人女儿则是主人公精神爱恋和肉体需求的一个完美结合体。

    最值得探讨的便是侍女这一形象。关于这一形象有两个疑点。一是她到底有没有看不起“他”,二是她拿酒到底说不是欺骗“他”的说辞。

    这部分的描写实在不多,并且这也不是两个需要分割讨论的问题。我认为侍女应当是对他没有看轻想法的。我是从一下几个方面来推测的。侍女同他说话的口吻一直都是轻柔且有礼的。侍女出去拿酒也是出于想让他安镇安镇的想法。

    那么侍女到底是不是欺骗他了呢?我觉得是没有的,虽说文中写的句子很笃定“但是他被她欺骗了。”然而我觉得这个笃定的语气是一种主人公当时心态的折射。首先出门之后拿酒顺便招呼一下上楼的客人引至客房本就是合乎情理的。而且我们要看到最后那个侍女确实是回来了的。而且还询问主人公开着窗户不会冷么,这份坦荡自然着实不像装出来的。如果她果真看不起主人公且存心欺瞒他出去拿酒,按照常理推测行为当中该会有一份不自然。可是看她的行为举止一直都是那样缓缓的步调,自然且温润。

    侍女的欺瞒行为都是从主人公的的口中转述出来的。我认为作者这样描写是有深意的。这样安排更可以看见主人公的清高与自卑相结合的矛盾性格。在这个情节中主人公性格中的两个矛盾方面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最终这份矛盾也驱使他走向了人生的终点。

    �l���6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沉沦》中的主要男女人物形象分析比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gemf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