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看过一个故事。
剧中的妹妹想向姐姐借钱,一直犹豫着说不出口。
姐姐看出来后,问:“你是想借钱吗?”
妹妹听后一怔,硬起脖子说:“没有啊,我从没想过向你借钱。”
姐姐感觉妹妹是死鸭子嘴还硬,气就不打一处来:“好啊,希望你永远别向我借钱。”
两姐妹话不投你半句多,姐姐起身要走。
走到门口的姐姐,知道妹妹生活得并不好,转身、扭头、抬手,想给妹妹一个握手或拥抱,结果,妹妹却以为姐姐要打自己,先抡了姐姐一个耳光……
一母同胞的姐妹俩,因为彼此对对方不好好说话,让姐妹情瞬间消失,化亲情为敌意。
02
疫情静默期间,本来是一家人共享家庭时光的好机会,但有些家庭就因为一个人的不好好说话,让家庭氛围失去了温馨。
朋友小沫给我说,她家老公就是这样一个人。
小沫老公起床早,做好饭后去做核酸前喊小沫和孩子起床。
小沫和迷迷糊糊地孩子去做完核酸回来后,她老公看着在客厅沙发上坐着的孩子说:“准备吃饭吧,别晃悠了!”
孩子打着哈欠坐到了饭桌前,小沫收拾完碗筷后也坐了下来,她老公最后端着几个刚出锅的鸡蛋过来饭桌前,坐下之前说:“光知道等着吃。”
吃鸡蛋时,蛋黄欠点火候,孩子说:“鸡蛋没煮熟。”
小沫老公立马瞪着眼说:“你们以为下馆子呢?再说,看你们都着急吃饭,我就提前关了煮鸡蛋的火。”
家庭氛围不愉快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有人永远把“错”的原因归因到别人身上。
自己痛快了嘴,家人委屈了心。
03
“爸爸,这次宫保鸡丁怎么颜色这么深啊!”孩子兴致勃勃地跑到厨房去问。
“别没事胡找毛病,不想吃可以不吃,有本事饿死。”低头擦地的爸爸压根儿就没看过孩子的表情。
结果,一顿饭孩子也吃一口她本来爱吃、想吃的宫保鸡丁。
而且,从此以后,她爸爸再做什么饭她也从来不参与意见,只会淡淡地说一声:“好吃!”
一直持续了将近40年,直到她最近回家,发现爸爸满头的白发,顿时心生愧意:“我是不是该夸夸爸爸做的饭好吃,有多少个爸爸经常下厨房的?”
其实,她爸爸对当年的那句话也是满怀歉意,每次女儿回来之前都精心挑选优质的新鲜食材后,再精心烹饪,但一句该道歉的话,却从未说出口。
家人之间,那血浓于水的亲情,不是一两句难听话可以隔断的,但难听的话却像一盆冷水,能瞬间浇灭所有的热情。
没有热情的亲情就没了那股灵动的温馨。
04
“妈,我写好的作文呢?你不会给扔了吧!”
“整天乱放东西,都说过多少回了,怎么就是不改这臭毛病!给你放书包了,下次我就直接扔。”
“一天天地就知道玩,学习去!”
孩子刚要去拿书,妈妈突然又一句:“听见了吗,学不学啊!”
“不学!”
一场母子大战。
——
“毛巾用两天记得洗洗,两分钟的事。否则,整个洗手间都有一股酸臭味!”
“不就让你洗个毛巾吗?我昨天加班那么晚,回来还得做家务呗?”
“别上纲上线的,我是那个意思吗?毛巾你洗过吗?”
“谁上纲上线了,你的意思不就是我睡觉了吗?我昨天就不该睡觉去!”
一场夫妻大战。
——
正话反说、习惯性揣测、情绪失控是大部分家庭口舌之争的原因,因为一个人的不好好说话,让对方也故意不好好说话,爱意变争执,争执变敌意。
05
佛教当中有个小故事。
刚出家的小沙弥有一堂必修课,叫“沙弥律仪”,有一个小沙弥因“恶口”而受到了惩罚。
这位小沙弥叫听到一个老和尚读经的声音难听,就嘲讽说:“你读经的声音像狗叫一样。”
这句话,让这个小沙弥落了个500世投生为狗的悲惨下场。
《春秋谷梁传*僖公二十二年》:
“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
不好好说话的人,总能找到令人不悦的“理由”,会好好说话的人,总能找到令人爱听的理由。
贺知章就是有名的会说话的人。
在张九龄被罢相后,别人对张九龄有安慰,有送别,而贺知章却说:
“这些年多亏了您的荫庇。您在的时候,他们都不敢叫我‘獠(对南方人不尊重的一种称呼)’,您说我沾了您多大的光。”
结语
契科夫说,书是音符,说话是歌。
好好说话,就是唱出了优美的歌!
我是红七六,关注我,我们一起学习、改变、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