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江 顾道堂夜聊杂谈录之二十二
古人说术业有专攻,闻道有先后。这个先与后,决定了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差别。
就比如说,现在在微信上,在群里面,在朋友圈里面谈论一些话题,很容易导致友谊翻船,为什么谈论一件事情会导致人际关系的改变?
问题的本质是,要关系好?还是雄辩爽?
比如说,昨天一个久未联系的朋友告诉我,他住院了,骨头痛,在骨科住院,但是又没有什么大事儿。那作为一个朋友,我应该怎样反应呢?几乎不假思索的,我就用一个患者过来人的意识,做出第一反应,就是告诫他,这是身体给你的重大警告。当对方明确告诉我,他对中医是向来不用的。并且他问我,你相信中医吗?尽管我随即做出了一个反问,你不相信中医吗?但是立刻我就产生了一个警觉,这个对话很危险。它可能会导致人际关系出问题。
先覺理性包容後覺任性一个人,因为提前(仅仅是相对于一个特定对方的提前)知道了某个规律,因为提前了解了某种因果关系。这就是我们这里要讨论的所谓的先觉。比起相参照的其他人,更先体验更先知道者,应该有一种怎样的心态,来对待他意识当中的后知后觉者呢?
碎片的知识。可以用来对话。但没法用来思考。尤其是没法儿用来共同思考。
我情不自禁的说了一通告诫和警醒,但还是似乎不可避免地把对方逼迫得举了白旗——表示了不懂(其实是不愿意)进入我自认为先知先觉了的话题。
当他明确表示这与他所习惯的知识体系不一样时,我意识到沟通过程本身出问题了。最低程度,支撑彼此一直沟通的一种心理默契——美好的沟通氛围,正在被损害。人们之所以一直在沟通,其实是因为沟通的氛围一直很美好。彼此都喜欢流连在这种氛围中。为什么我要在沟通中去扮演一个先知先觉者的角色呢?有那么多人掌握这些知识,虽然对方此刻还没有进入。但对方其实也有的是机会,去了解去进入的。我何必要去扮演那个虽然可能传递了从专业上讲有用的知识,但实际上在沟通中这是让对方迷惑甚至难堪的角色?我只管沟通氛围的美好就行了吗?干嘛要自己去破坏它呢?
先于对方的知觉和经验,会产生一种统计学意义上的信息衡量的优势。者极容易会让人错觉自己有一种叙述和思考上的先进性。这种先进性,带给人一种底层情绪的骄傲。这种骄傲,其实对于沟通的双方来讲,都不是一个好东西。要克服这种骄傲。是很不容易的。
先知先觉的绝对值,在于为人类文明发现新知,此间成就,毕竟是凤毛麟角的少数。日常之中,先知先觉,更多的时候,是人际比较中的相对值。你之所长恰是人之所短,你占先占优;反之,他之所先知,恰是你所后觉,则他占先占优。但是,人际沟通,不是做题找答案这么简单。很多时候,包容后知后觉者那种因无知而横生的任性,恰恰是先知先觉者,不得不有也必然要有的理性。是谓“先觉理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