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说过,重要的书,要读完一遍,紧接着再读一遍。你会有更多的感受,你会了解书的框架,逻辑,语言等等。
再读卡拉马佐夫兄弟,我敢说至少对这本书又体会了很多,也知道了更多的过去不曾知道的东西,这本堪称神作的文学作品,要攻破它,必须理清作者的种种铺垫。
人物是作品的灵魂,人物到底是一个什么样人,铺垫尤为重要。在我看来,作者对人物的理解,可以说,在写作前已经分析好了,父亲如何写,老大,老二,老三,仆人等等。在写作前已经心中有数。卡尔维诺也曾说过,要写什么,提前已经明白的人,必然是大手笔。
故事会忘,所以故事需要再读,实验一次不可能成功,所以要多次进行。再读,有新东西,说明卡拉马佐夫兄弟体量很大,但同时说明作品并非无懈可击,阅读过程,我发现翻译外文,确实有含糊不清的地方,也许这些地方存在明显问题。但终究都是为了小说核心做的铺垫。
卡拉马佐夫兄弟实际上是讲人是什么样的。乍一看,我的问题太深刻,但妥翁却在卡拉马佐夫兄弟这本书里,每一页都在讲人的种种状态和心理。人是小说的核心,人写具体了,小说自然架了起来,像是现实生活的影子。必须有影子,否则就是孤芳自赏。
衔接能力,体现着作家的智慧和能力。讲的太多,会啰嗦,不讲则云里雾里。妥翁衔接能力是超强的,有时一笔盖过,有时用铺垫,总之讲清楚很难,讲的深刻更难,总之他都做到了。
过去谈论这本书,习惯于用ZJ等方面去探讨。实际上这种探讨会进入死圈,更本理不清到底究竟作者要表达什么?
在我看来,作者要表达的,大概就是让懂的读者见世面。世面有时候是个人经历的事情,也有就是读过的书。这本书,见世面这样说,我认为是合适的。
因为在大多数小说里,其实讲的很浅,而这本书讲的足够深足够装的下,好几年要消化和思考的东西。
了解了卡拉马佐兄弟,大概率说,就了解了很多在大多数人一生存在误区的见识。
我只能说,真正有价值的书,有见识的东西,藏的很深很深。而大多数文人或者学者,说实话,我不认确实不认,因为你给的东西没有营养。
不求百万英镑,只求问题之答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