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旷代才女•李清照

旷代才女•李清照

作者: 古云梦泽 | 来源:发表于2022-07-17 22:39 被阅读0次

            在超星移动图书馆翻到了这本电子书(《旷代才女•李清照》赵慧文),因对婉约词颇有兴趣,所以下载翻阅了一番。

            本书篇幅中等,大致以时间顺序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共分为二十四章。除了对李清照经历的描写,书中有大篇幅的诗词分析,可以说是李清照的词传了。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取自《归去来兮辞》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北宋-南宋女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她是山东济南人,北宋末年出生于权贵世家,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礼部员外郎(礼部设尚书、侍郎各一员,郎中、员外郎各一员),生母王氏为神宗朝宰相之女。丈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学者,其父赵挺之亦身居高官。

            李清照在词学上造诣很高,所著《词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地论述词的著作,讨论了词的起源,声律,和乐的特点和文学上的要求,并大胆评述前代李煜柳永之流,提出了诗词分离,词 别是一家的观点。

            当时流行以诗作词,李清照提出词就是词,比起诗要更加注重音律和和乐,因为词是要唱出来的。除了词论,清照亦有许多传世的经典作品(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一剪梅·红藕香残玉蕈秋》,《声声慢·寻寻觅觅》等等)。

            清照在词风上虽以婉约最为出名,但晚年国破家亡,其词风更多了一些爱国主义情怀,也多了许多厚重感。此外,李清照也协助赵明诚收集金石文物,编撰金石录,并为金石录做后序。即便是几经战乱仍然完好保存金石录,后进献宋高宗,对金石界也有贡献。

    李清照人生经历:

            李清照出生在山东济南,生母早亡,继母视清照为己出,请私塾先生教清照读书学习。清照成长环境优渥,有机会接触诗经,离骚,庄子等先贤巨著,在父亲的书房里徜徉,读遍历史,这为清照后来的诗词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清照少女时期就才学不凡,经常给宰相府的姐妹说历史地理。一日出游大明湖畔的溪亭,在荷花从中划船,兴之所至,写下《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后世评说此词,得自然之趣,有天籁之境界。

        不久,清照与家人被接到汴京(开封),在汴京生活安逸,暮春时节,伤春悲春,写下《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后来清照才情逐渐在太学中传扬开来,甚至名动京城,赵明诚亦有所耳闻。一日明诚拜访李格非,清照本在后院荡秋千,却不想有客人来: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李清照少女时期,很有主见,不仅对历史有自己的看法,写下和诗《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两首,讽喻时政,借古讽今,诗胆过人。

            清照18岁,与赵明诚门当户对,喜结连理,婚后生活其乐融融,与丈夫一起收集品鉴金石文物,生活可谓幸福美满。

            但好景不长,第二年清照父亲李格非在朝受党争牵连,被罢职流放,而清照也被迫离开京城,被遣送回原籍山东济南章丘,夫妻二人不得不两地分隔。清照之前的词风多描写自然风光,或闺中有感,而离开京城后,清照词多出了一种新的东西:愁,相思之愁。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洒黄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

        夫妻分离3年后,崇宁五年(1106年),徽宗大赦元祐党人,清照地以返回汴京,然而此时丈夫却已经纳了小妾,来不及多伤感,赵挺之被罢,不久后就病亡了,赵明诚兄弟也都锒铛入狱,虽然之后被释放出来,然而京城已经没有了赵家的容身之处,赵家决定举家返回青州的私宅。

            虽然被免职离开了京城,但是李清照赵明诚夫妇,却能专心投入到金石文物的研究中,虽然生活清贫,但是能安然与所爱的人做喜欢的事情,却也非常幸福。在青州,李清照夫妇把书房称作归来堂,取自《归去来兮辞》,赵明诚有感于文中“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李清照也取“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自号易安居士。

            在青州,赵明诚得以专心投入金石研究,而李清照在协助丈夫的同事,也认真地品读了唐宋词家的作品,写出了一片压倒须眉的词论。李清照品读评价了唐词,五代的李煜,宋朝的柳永,宋祁,晏殊,欧阳修,苏轼,王安石等等著名词作家,笔锋犀利。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理论,使词摆脱了附属于诗论的从属地位,促进了词的独立和长久的发展。

            宣和2年(1120),李清照已居青州十多载,赵明诚终于完成了金石录的编纂,大事既了又有投身于仕途的想法,徽宗对赵挺之赵明诚早有了解也知道李清照颇有才情,于是任命赵明诚为莱州太守,与李清照又两地相隔。其间时聚时散,倒也各自安好。

            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金人大举南侵,俘获宋徽宗、钦宗父子北去,史称“靖康之变”,北宋朝廷崩溃。五月,康王赵构即位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改元建炎,是为高宗,南宋开始。李清照也开始了自己后半生颠沛流离的生活。因为战争,李清照不得不逃离青州,一路辗转流离,至建康(南京),对当时江宁(后改名建康)权贵饮酒作乐的风气批评道: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
        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随意杯盘虽草草。
        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莫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赵明诚后来也因为擅离职守被罢官,夫妻准备离开青州,在江西择地定居,途经乌江(今和县东北)时,有感而发: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夫妻二人流连途中,在池阳(安徽贵池)暂居,赵明诚又意外被朝廷委派为湖州太守,匆忙上任中患了急性疟疾又服了寒药,不幸去世。李清照在忍着巨大悲痛,写下祭文《祭赵湖州文》,其中以“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来表达自己心中的哀思和悲痛。

        赵明诚并未留下子嗣,也没有什么遗产,只有避难时从青州带出来的一些珍贵金石文物,其余的在青州早已毁于战火。清照带着这些文物逃难,一路上被抢被偷,所剩无几,而她自己也无法保管好这些金石文物,所以准备寄送给在朝当官的妹婿。怎知金兵势如破竹,把皇帝赶出洪州,又攻陷建康,皇帝被迫逃亡越州(浙江绍兴),李清照赶到越州后,发现皇上又跑到明州(浙江宁波),继而逃到浙江定海,最后在台州(今浙江临海)港口的船上度过了大年初一。等到李清照追到临海,发现皇上又跑到温州,怎么也追不上。皇上尚且如此狼狈,更别说中年丧夫的平民李清照了。在逃难的日子里,李清照深感国势颓危,作出的词都透露着浓浓的爱国情怀,对战争的批判和对朝廷的失望。

            之后,因抗金将领的有力阻击,皇帝得以在临安(杭州)稳定下来,李清照也得以与自己的弟弟相聚,在这个时期,李清照疑似再嫁,似乎是错嫁给一个自称仰慕李清照才华却实际上看重的是李清照手里赵明诚留下的一些遗产。不过历史上对此还有分歧,李清照当时已经五十岁了,再嫁给一个年轻人十分不合理。

            绍兴四年,李清照偶然看到之前与赵明诚收集的蔡襄真迹,原先被盗贼偷走,却不想又遇到,勾起李清照的回忆。会想到往昔的安定和幸福,联想到丧夫流离的经历,不禁悲从中来,无尽的伤痛忧虑萦绕心怀,已不知此时年过半百的自己还有什么可以追寻。写下《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在此后,因金人的又一次进犯,而逃到金华避难,在金华寄居时,了解了打马游戏,写下了《打马图经》《打马赋》。打马游戏是一种类似于棋牌类策略游戏,李清照认为这种打马游戏,乃闺中之雅戏,既激人争先,又有益于智力。打马游戏的策略与行军打仗类似,虽然是纸上谈兵,但也寄托了李清照抗击金人,收复失地的爱国情怀。

            在金华隐居时,也写下《武陵春 春晚》: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题八咏楼》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最后,南宋小朝廷在临安稳定下来,李清照也定居临安,写下金石录后序,将这部金石界的扛鼎之作呈给皇上,了却了一番心愿。

            在国仇仍在,失地未收之时,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却歌舞升平纸醉金迷,李清照目睹却也无法改变什么,只能写写诗词表达自己对朝廷的希望和失望……。

            关于李清照何时何地逝世,史书并无记载,可能朝廷都历经辗转,早就已经忘了当年名动京城的才女,彼时才女已垂垂老矣,自然不会引人注意,也就静静地离去了。虽然如此,但是李清照的大名却长存中国历史,让千年之后的后人,也能瞻仰才情,从她的诗词中,了解到她充满光辉也充满坎坷的一生,也了解到那个战乱与安逸共存的时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旷代才女•李清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gji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