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政治的具象(陈塘游记之五)

政治的具象(陈塘游记之五)

作者: 次仁桑珠 | 来源:发表于2017-05-19 22:32 被阅读0次
五星红旗 五星红旗 五星红旗

美丽的自然风景、多彩的人文风情——陈塘之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概而言之:“去了,后悔一阵子;不去,后悔一辈子”。

对个人而言,自然风景也好,人文风情也罢,其实都可以通过电视或报刊领略、了解。有些东西——比如边境地区的政治、少数民族的文化发展——非亲眼目睹不能深刻体会之。

以前觉得政治是抽象的、遥不可及的,在中国与尼泊尔王国之间的边界地带行走,看到家家户户飘扬着的五星红旗,觉得格外亲切。那一刻,祖国的概念、政治的概念显得具体而生动,忽然想起了一句话——原来,国土即从祖上继承的基业;那一刻,对国防建设的含义有了新的认识,忽然想到了一句话——真正的国防,未必是依靠边防巡逻兵,而是铭刻在老百姓的内心处。


高山之巅有几户中国居民,当地政府不惜代价为那里架设了电线

在前往友谊桥的途中,随行人员指着跨越嘎玛沟的电线杆说“对岸那片区域,两国的边界曲曲弯弯,其中有我们几户人家。去年,镇政府花了将近百万元把电线引了过去。邻国的居民与我国居民比邻而居,但用不上他们国家的电。”

提及此事,忽然想起了西藏山南地区隆子县的玉麦乡。该乡位于喜马拉雅山麓,辖区面积1976平方公里,却是全国人口最少的乡。1979年至1996年间,全乡辖区内只居住着1户3口人,一家三口默默地守望着祖国南疆这块神圣的土地。一直到1996年,县里为玉麦乡派来了一位乡党委书记,父亲退休,大女儿任乡长,一名医生兼任教师和副乡长。

多年来,国家始终没有忘记这边神圣的土地。特别是2000年以来,国家在该乡实施了“兴边富民行动”,先后投资数千万元人民币,帮助玉麦乡修通了公路,建起了学校、卫生院、水电站以及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安装了两部卫星电话,有力缓解了边民“住房难、上学难、看病难”问题,结束了几辈人点油灯生活的日子,有效地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到2006年底,玉麦乡的人口已经发展到7户27人。2009年10月21日,玉麦乡还顺利召开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玉麦乡人民代表大会举行挂牌仪式并正式成立。

从工具理性的角度看,这些投资颇不合算——把他们迁出大山也花不了几个钱嘛;然而,对一个国家来说,往往需要从价值理性的角度、从政治的角度考虑问题。

陈塘镇的村民说,现在中国这边的生活水平比那边高得多,邻国的姑娘都愿意嫁到这边来。以前嫁到那边的妇女,最近几年都想把户口迁回来。原因很简单,这边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好嘛。就说2011年的“9.18”地震吧,从中央到地方,中国各级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抗震救灾工作,及时救助受灾农民。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河之隔的邻国,地方政府却无所作为,灾民只能自求多福或者坐以待毙。经常在两国之间往来的边民自然会对双方政府的表现作出比较、判断。

边疆的稳定在于民心,光靠军人是远远不够的。关于这一点,未到过边疆的人,不一定能够体会。

杜鹃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表格)均为本人版权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政治的具象(陈塘游记之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gku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