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石榴花开品香书屋日常随笔记
习读《人间词话》译注笔记一百零九

习读《人间词话》译注笔记一百零九

作者: 飞鸿雪舞 | 来源:发表于2021-03-21 07:54 被阅读0次

卷二 人间词话删稿

三七 政治家之眼与诗人之眼

“君王枉把平陈业,换得雷塘数亩田”。政治家之言也。“长陵亦是闲丘陇,异日谁知与仲多”?诗人之言也。政治家之眼,域于一人一事。诗人之眼,则通古今而观之。词人观物,须用诗人之眼,不可用政治家之眼。故感事、怀古等作,当与寿词同为词家所禁也。

译文

“君王空将平陈大业,换来了雷塘数亩田地”。这是政治家的语言。“长陵也不过是普普通通的丘陇而已,他日怎能知道能否与老二比较多与少呢”?这是诗人的语言。政治家的眼光,局限于特定的人和事,诗人的眼光,能够贯通古今,纵观历史。词人观察事物,必须用诗人的眼光,不可以用政治家的眼光。所以,凡是感事、怀古一类作品,应当与寿词一起,同样作为词家所禁忌的。

笔记

王国维先生在这里,说出了:政治家之眼,域于一人一事。诗人之眼,则通古今而观之。

并还说:词人观物,须用诗人之眼,不可用政治家之眼。

还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故感事、怀古等作,当与寿词同为词家所禁也。

罗隐《炀帝陵》:“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君王忍把平陈业,只博(一作“换”)雷塘数亩田。”

唐彦谦《仲山》(高祖兄仲隐居之所):“千载遗踪寄薜萝,沛中乡里旧山河。长陵亦是闲丘垄,异日谁知与仲多。”

附注

(1)“君王”二句:罗隐《炀帝陵》:“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君王忍把平陈业,只博(一作“换”)雷塘数亩田。”(据《全唐诗》第十函第四册)《隋书·炀帝纪》载:杨广死后,宇文化及把他“葬吴公台下”, “大唐平江南之后改葬雷塘”(据《隋书》卷四)。许文雨曰:“诗盖悼炀帝平陈大业不能久保,仅留区区葬身之所。此意自专吊炀帝一人之得失,不得移之于古今任何人也。”(《人间词话讲疏》第243页)此即王氏所谓“域于一人一事”之意。

(2)“长陵”二句:唐彦谦《仲山》(高祖兄仲隐居之所):“千载遗踪寄薜萝,沛中乡里旧山河。长陵亦是闲丘垄,异日谁知与仲多。”(据《全唐诗》第十函第五册)许文雨曰:“诗意谓由殁后论之,则汉高亦何殊于其弟,同荒没于丘垄而已。凭吊一人,而古今无数人,无不可同此感慨,此之谓诗人造情之伟大。”(《人间词话讲疏》第243页)此即王氏所谓“通古今而观之”之意。

(3)谁知与仲多:《汉书·高帝纪》载:“九年冬十月……置酒前殿。上奉玉卮为太上皇寿。曰:‘始大人常以臣亡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殿上群臣皆称万岁,大笑为乐。”(据《汉书》卷一下)

(4)诗人之眼:不以政治偏见看世界、看历史。王国维《红楼梦评论》云:“美术之为物,欲者不观,观者不欲;而艺术之美所以优于自然之美者,全存于使人易忘物我之关系也。”(据《静庵文集》)意即“必遗其关系、限制处”也,详本编第五则。

相关文章

  • 习读《人间词话》译注笔记一百零九

    卷二 人间词话删稿 三七 政治家之眼与诗人之眼 “君王枉把平陈业,换得雷塘数亩田”。政治家之言也。“长陵亦是闲丘陇...

  • 习读《人间词话》译注笔记十

    卷一 人间词话本编 二 造境与写境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论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

  • 习读《人间词话》译注笔记四

    王国维与中国当代词学 ——《人间词话》导读 王国维《人间词话》手订稿六十四则,最初刊行时间为1908年11月13日...

  • 习读《人间词话》译注笔记七

    王国维治词业绩平议 ——《人间词话译注》前言三 第二,关于两宋词优劣说。 王国维论两宋词,重北宋而轻南宋。 具体地...

  • 习读《人间词话》译注笔记五

    王国维治词业绩平议 ——《人间词话译注》前言 王国维,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号观堂,又号永观,浙江海宁人。1...

  • 习读《人间词话》译注笔记六

    王国维治词业绩平议 ——《人间词话译注》前言二 对于王国维的治词业绩,尤其是词论,八十年来,学界不断展开讨论。至今...

  • 习读《人间词话》译注笔记九

    卷一 人间词话本编 一 词以境界为最上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

  • 习读《人间词话》译注笔记十一

    卷一 人间词话本编 三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

  • 习读《人间词话》译注笔记十三

    卷一 人间词话本编 五 写实家与理想家 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

  • 习读《人间词话》译注笔记十四

    卷一 人间词话本编 六 有境界与无境界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习读《人间词话》译注笔记一百零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rnon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