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堂整体描述:
为什么要通过生活中的话题来学数学?全国特级教师、深圳市教科院初小幼教学研究中心黄爱华主任告诉我们——只有当知识能够帮助你做实际决策的时候它才是你的知识。
这节课是黄爱华主任对数学教材整合的一次尝试教学。整节课围绕解决一个真实生活情境问题展开,有趣又有用。新课标中明确提出“素材的选取应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现实,以利于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知识与方法的过程,发展抽象能力、推理能力等。”
黄主任就是在带领学生解决“怎么把画挂正”的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建构平行与垂直的知识概念,探索如何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学会三节课的内容,给老师们演示了如何在课堂上落实“减课堂的负,提教学的质”。
二、课堂感想:
1. 大问题教学法
黄爱华主任曾经在访谈中,提出“大问题”教学有“数学课堂教学六步骤”,我们可以以此为参考,来一起学习一下本节课“大问题”教学的基本教学结构形态:
(1)建立关系,通过风趣的“聊课”风格,和学生建立和谐的“缘分”关系;
(2)提出问题,让学生指挥挂画,进而得出挂画需要借助工具以及怎么借助工具将画挂好;
(3)尝试探究,倒计时,让学生自己在白纸上画出挂画流程的思路;
(4)展示分享,拍摄两幅不同的学生作品上传到大屏上,并请学生上台分享,引发讨论;
(5)共同概括,板书挂画的流程,找出相应的数学知识点,梳理本节课知识点间(距离、垂直、平行)的逻辑关系;
(6)问题延伸,通过投票,让学生选择哪种方法计算小猴子的跳远成绩,来检测学生对本节课重点知识的迁移理解。
2. 重构教材、翻转课堂
黄主任将教材中的一道“挂画”练习题目,翻转变成课题,这种对教材的思考和大胆尝试,让人佩服。这就要求老师教学要回归数学的本质,在备课时就做足功夫,深度研究,合理整合单元教材,重视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这其实也是“双减”政策下,一条探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
3. 信息技术加持
黄爱华主任通过信息技术更加有效地促进全员参与,整节课做了4次投票,帮助老师快速获取全班学情,拍摄2个学生在课堂上的即时性生成进行对比教学,并辅以挑人、抢权等互动功能,呈现了一节信息技术融合的数字化课堂,符合数学学科新课标中“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融合“”的教学理念。
课堂数据统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