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实其实是人与生俱来的品质,婴儿的状态就是朴实的状态,不矫情,不掩饰,不虚荣。人慢慢学会说话,也学会说假话,读得懂他人心思,也知道怎么骗人。这时候,朴实就开始流失。越是聪明的人,朴实流失的风险越大。因为聪明人说几句漂亮话,就能得到他人的称赞、敬佩与羡慕,以为你很显赫、很富有、很有本事,那他怎么愿意下苦功夫呢?这不是少数人的成长风险,而是所有人的成长风险,所以孔夫子才会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的重点是“不知为不知”,知之我们会大声地说自己知之,那是值得炫耀的事,而不知我们却容易不那么朴实地隐藏过去,做出一副知之的样子。真正的聪明,是在某一刻意识到,这么做是不对的,是危险的,返朴归真,在求知的领域一点点下苦功夫。求知不只包括书本知识,各种考试,求知就是人生,越好的人生知识含量越高。文化程度不高,甚至文盲,能不能求知?当然能,活着就能求知,知识就是我们说的话,做的事。一个人在这世界中,在这一生中,保持了朴实,就是获得了大知识,当一个好人,已是大成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