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睡觉,总是喜欢把头埋进被子里,这样才有安全感,才不会害怕。
长大了,开始不再害怕一个人睡觉,但必须身边要有足够多的小玩偶,即使不抱着,但总感觉,是在互相陪伴。
翻身的时候,碰到的都是毛茸茸、软软的。
那种感觉真的超级让人舒服。
年前,我的作息很正常。
每天晚上11-12点一定睡了,第二天早上8点一定起然后去买早餐去帮妈妈看店。
然后循环、再循环。
直到年后,我开始失眠。
一开始2点勉强入睡
再后来三四点、四五点......
和我的好朋友的对话,最经常的就是
“我还活着”
“我也没死”
总感觉我的生活仿佛一下子就变到期末的时候。
那段时间也是失眠到夜里四五点,听歌也睡不着,看书也睡不着。
后来告诉了妈妈,妈妈说等病毒再过去一些,我带你去医院看看吧
我说,好。
就这样我还是每天失眠的重复着,直到现在。
一到夜里,就发呆,或者想人想事,或者放空。
现在的我每晚都遨游在游戏里,仿佛这是一种新的慰藉。
突然想起来之前我的一位朋友对我说
“没关系,在短暂的黑夜里,我允许你探寻另一个自己”
熬夜确实有些像这种感觉,但也很像偷来的时间。
自从去到大学,我的睡眠质量一直很差,噩梦重复,睡的也很轻,宿舍稍有响动我就会醒来,不然就是半梦半醒,然后就是失眠一整晚。
可以说是,作息规律的失眠。
可在家里,睡眠质量却提高很多,不易惊醒,不做梦,睡着了是深层睡眠,却也挡不住失眠。
我房间的窗子正对着对面的路灯,到了晚上12点依然亮着,似乎给我一个很安心的感觉。
有一天的凌晨三点,窗子外微弱的风吹动着我的窗帘,路灯上昏黄的光一下子透到墙上。
我裹着暖暖的被子,,看着透进来黄色的光,困意席卷,闭上眼睛却又睡不着。
仿佛想到一句话
“万物皆有裂隙,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拿起手机看了看 03:20
突然在思考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失眠的呢?
高一开始的吧。
堆积如山的作业、夜晚的吵架声......开始的吧
断断续续 断断续续的
失眠。
后来去年,我高三,压力也有,但更多的应该是焦虑。
害怕自己的成绩跟不上自己的野心
害怕父母露出失望的眼神
害怕辜负老师对自己的期待
害怕面对新朋友
害怕被一张成绩单否认
害怕要跟过去说再见
因此不断的失眠、焦虑着。
但我也很庆幸,我那会儿有每天早上打电话叫我起床的朋友
一个接着一个打
很庆幸,到现在,我也没有失去他们。
想着想着,突然有些鼻酸,很想回到高中时代,很是想念。
一路走来,有些人已经失去,有些人还驻足身旁。
就像此刻透进我房间的光一样,会熄灭,但也会定时亮起
拿起手机按下电源键 04:05
夜已经很深了,静悄悄的,打开一些对话框
打了一些字,随即又删除
最后还是退出界面
时间带走的不只有那年夏天“叫我起床”
的人,也带走了一些“陪我熬夜”的人。
最后摁下电源键看了看时间
05:10
打开网易云,点开音乐
定时
闭眼
直到现在
失眠已是常态
时常发呆放空或者打游戏亦或者看书再或者写文字
随心而行
但
音乐已成为睡前必备。
在某个瞬间 会想念已经失去的朋友
会想念那年夏天
此刻突然想起海子的一句诗
“黑夜一无所有
为何给我安慰”
只有万籁俱静 喧嚣褪去,心灵才会释放最大的敏锐
也如同美国诗人杰佛斯说的
“至关重要,在我们身上必须有一个黑夜”
好啦 该晚安啦 要好好睡觉哦
图侵删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