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优势的连续积累是达尔文演化理论的精髓
反思你的生活习惯和时间分配,想想你整天关注什么。也许多数时候,你还在为自己的情绪所困,困于自己的感受,对自己的小小感受特别在意。你成功的概率,很小,非常非常小。一个人是否成功,看他服务的大众有多少。能够为更多大众服务的人,一定仔细思考过了大众的需求,这需要理性,需要原则,需要分析方法。整天关注自己的小小感受,今天心情不好,事情不顺,感情不开心。你太关注这些,以为自己很细腻,对人生的体会很丰富。是的,这是在自己围墙之内的人生。你看
当你为事情所困,比较具体的解决方案是,找好友聊天、读一些杰出人物的传记、出去旅行、接受优秀人物的信息刺激。劝告他不要多想,这是没有用的。聪明人就是会多想。问题是想什么,如何想,如何验证所想的结果。
让自己可以在迷惘中做出选择,不能单靠理性分析,这是对的。本文也提到,榜样、偶像、名人,对自己也有启发。但这两点其实是有联系的。在迷惘的青春年代,人不是没有目标,而是被太多目标牵引;人不是没有情绪,而是被各种情绪激动。此时,走哪条路?这不能凭个人情感完成,而恰好要用一种社会化的情感。你获得偶像、榜样、名人的指引,他们给你一个方向。你信任他们,他们对某个方向的热情,感染了你,影响了你;你通过对他们的信任,认可了这种热情,习得了这种热情,于是...
大。你只是朝一个方向走下去,并坚信它已经足够给你带来精神和物质的满足。没有这些贵人的提点,没有你对这些贵人的信任,这个选择难以完成。所以,选择是一种情绪的能力,这种情绪是一种社会化的共通感,通过信任关系来传递。
连大家看起来优秀的人,在完成一件大事以后,也会怅然若失。这时,他们也同样面临职业的停滞与中年的危机,难以做出新的选择。聪明人习惯自己分析决策。由于未来之门开了很多,一个门后面还有很多可能后果,问题叠加,指数爆炸。这样,聪明人就会一直纠结各种选项的可能后果。聪明人不跟进别人的意见,喜欢自己把利弊得失想清楚。这种选择障碍,其实是缺乏对能人和贵人的信任,因此是缺乏社会化的情绪。聪明人习惯把人生和
职业选择的感性问题,也划归为理性计算的损益得失问题,好比把立方问题投影到平面上来解决。但这样做的效率是很低的。选择困难症就是这样来的。他们怎样才能快速做出选择?激情、社会化的情绪、终于找到同道的心灵平静,相信感性、信任贵人。选择不是单独一个人理性分析的产物,而是社会化情绪同步共振的结果。
接受优秀的人的指点,学习优秀的思想和行为,特别重要。
2018-10-06 13:43
或早或晚,你总会遇到有人来指点你,需要怎么做,开始做什么,接着做什么。这时,你要尽量遵照执行,不要自作主张。自作主张是随机搜索,胜任愉快,但就是任性。任性,人性也。任性,就不需要约束自己的行为,想读什么书,就读什么
一步步训练思维能力,连续的正向积累。先写小文章,800字,一个论点的论证;再写2000字的,几个论点的论证;再写5000字的,一篇论文那种,多个不同观点的比较的;然后,看了多个分散的理论,要再思考抽象的思维框架,将理论整合在一个更简单的框架中,然后再要从一般框架引出新的理论,应用到新的实例和事实,这样来来回回好几遍,算是掌握了这个框架,然后还要把这个框架与竞争框架做对照,谁的理论容受度更大,谁能最终解...
如果你的父母从小就有一些社会活动,在饭桌上常常说起,或者带你出去见识,把你介绍给长辈,你就获得了这种意识,你也会无意中模仿父母的行为,以后待人处事都很得体,大家都愿意跟你接触,在新的大城市你会如法炮制。社交行为也是家族积累的产物。但是,如果你的父母没有积累社会资源的习惯,如果你在家里从没见过、很少听说他们参加什么社会活动,那么,你就不会有这种习惯。没有这种习惯,你总是朝九晚五,下班回家,周末跟同学老乡一起玩;没有这种习惯,你在跟上司、领...
2018-10-07 13:24
可能还固执己见,有意无意挑战对方,那么,你几乎就给自己关上了让别人信任你的窗口。仅仅勤奋,干多少拿多少,在工位上刨食,跟在一块土地上刨食一样,成果都是有限的,天花板5年就到。然后你无法向前,因为没人带领你,你还不知道为什么。你也许很久都意识不到,人们对你的社会信任不够。谁会来提醒你,搞好社会关系呢?谁会来跟你说,你不要太独、太自我,完全按个人性格做事呢?谁都不愿冒着刺激你的风险。除非有贵人提醒,除非有你信任的人一再示范,否则你很难意识到...
认命,说白了,就是情绪不够、受的刺激太少、地位高低的触动太轻微。说你自己也就这样了,这不过是一种独断和教条罢了。
社会是一个多层系统,你却只用一个天生的基因和性格杠杆来撬动。一个杠杆会断的,不要把先天杠杆放太大了。人生是分段函数,成功是多层结构,必得有很多你天生并不具备的要素来配合。一定要放低自我啊!
选择什么朋友、团队、公司,有时比个人才能还重
能力是自己的事;在北上广深,有本事的人多了去了。信任和资源支配权移交,是组织的事。很多读书分子、清高分子总是觉得自己有本事,怎么不受重用,好像就自己稀缺。只有理论思维,没有社会情商,幼稚得很。年纪一大把,还是老愤青,陷在小我里。要跟着组织走,跟着决策者走,跟着大政方针走。
交流,但是话说多了就没有新意了。最有效率的交流,也许是跟不太熟悉的对象进行的。”
学校是不会教育你如何为人处世的,即便有思想品德课,老师也只是讲讲空泛的道理,而你也未必就真听得进去。真正的做人的教育在哪里呢?全在家里呢!每个父母都有自己习惯的一套做人方
2018-10-07 17:41
法,他也习惯性地把这套原则方法传授给孩子,因为他觉得这样做是对的,否则这辈子就不这样做了。但许多普通的父母就没有想到,他这辈子的不成功是否和自己的为人处世方法有关呢?如果有关系,那他还能把自己的老一套再教给孩子吗?让孩子也一辈子不成功?
现在我则更关注行动。如果你要求每个行动都要有理论来支撑,你会寸步难行,因为很多事来不及找到可验证的理论。不是不应该找,只是生命短暂来不及找,你要此时此刻做出决定,等不到理论成熟来支撑你。而且,即使理论的每个层次、每个层次的每个环节,都是可量度、可操作的模块,这些理论也只是勾勒了虚拟的地形图,
2018-10-07 17:44
还是必须从此时的落点到达你未来的驻点。理论并不能帮你省略这些行为进程。有些人觉得自己想清楚了,所以就不去做了,好像结果已经在手。这是错觉。理论只是勾画可能空间,行动才改变现实。健身理论懂再多,也不能帮你练出腹肌。恋爱理论懂再多,也不能代替实际的恋爱行动。腹肌是练出来的,恋爱是谈出来的。没有理论,只是试错,也可以行动;如果幸而有可验证的理论,行动的效率会更高。理论能够帮你加快速度,但不能省略所有行为进程。本文是行为的地形图,分为动力、方向...
所以,在中国走出平凡生活的第一步就是到北上广深,或者弱一点的,到国家其他区域中心城市,到这里的学校读书,到这里的大企业工作,到这里生活,到这里结识各行各业的中青年优秀分子(这些中心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沈阳、武汉、成都、重庆、南京、西安)。他们就处在各个行业的潮头。你要认识他们。能在快速变化的中国的这种大城市里生活和工作,其能力是复杂的其知识和思维是多层的。怎么认识他们?他们在学校里、企业里、微博上、微信公众号里,他们在2000年以后出版的新书里。
你实际接触的,最好是那些在行业内有十年经历、水平很高的人。十年磨一剑。一个人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钻研了十年,又在名校、名企工作,受到同行尊重,是刚起步青年人的最佳模仿对象。他们应该比你大8~15岁,不要超过20岁。按照10年成才的经验规则,这些人刚好比你高出1至2个平台。遇到比你大30岁的人,你只能跪倒,然后自己觉得永不可能达到那个水平,因此就放弃了。你放弃了,因为震撼过大,你进入了心智恐慌区。遇到大你10岁左右的人,你就可以膜拜、模仿,而不至于跪倒。对方说什么书好,你就读什么书。对方说什么企业有前途,你就去什么企业。可以想为什么,但要一边行动一边想;切勿等到想清楚为什么再去做,因为那时,进入时机可能已经错过。有人担心他们不理自己。这点是可以放心的。这些30来岁的人,水平已经很高了,但社会认可度并不高,要放下架子,教一些低水平的人,也不愿意,正是所谓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年纪。这时,一个爱学好学的年轻人横空出世了,恭敬有礼、思维活跃、步步跟进,他们会很高兴的,手把手教你。...
所以,首先是到大城市,然后是实际接触比你大10岁左右的人,跟随他们学习,5~7年后听他们谈到新的趋势,他们中的一些人也许不会采取行动,但你去行动,这样就可能超越。
他们认为,个人努力多大,成绩就有多少,这是一种线性思维。
有多个选项摆在年轻人面前,年轻人可能会困在自己对各个选项的似乎无穷尽、但却无结果的思考里。这时,经验丰
2018-10-08 13:23
富和见多识广的贵人出现了,点醒了他。幼童的惶惑、青春的迷惘,甚至中年的危机、人生的徘徊,都需要有人来帮助找出方向。面
2018-10-08 13:25
。越是参考他人意见、与他人交流、讨论、确认,可能越好。个人主义、独立思考、自主决定,这些话很动听,但在人生选择上可能很害人。
第一步是信任。对特定的人的信任,可以帮助你摆脱思考,你不需要再想,信任对方已经想过了,或者即使没有想过,但对方已经做到了。第二步是共鸣,他们的想法说出了你想说而说不出来的想法,他们的感受说出了你想表达而表达不出的感受。你曾经困在各种想法中,一片混乱,理不出头绪,他们的感受和想法,为你理出了头绪。你很难偏执地将所有可能选项全部试一遍,人生毕竟只有一次,人生的很多事是很难重复的。这时,你会混乱、迷惘、无助,你会困守原地,不敢动
2018-10-08 13:30
这时,就需要有个人出现,告诉你,我也曾经这样迷惘;还说,这边走可以的,我就这样走过。你的心里就踏实了,你就可以选定一个方向。这就是第三步,选择。这个方向与其说是你个人选择的,不如说是被你对人的信任推动的。你不是这个选择的唯一作者,你所信任的贵人与你都是它的共同作者;你信任别人,让别人接替你来掌管你的一部分人生进程。你需要信任和共鸣,来帮助你做出选择,你需要这些感性的东西,它们直接推动着你。信任、情感、感性是选择的指数爆炸的拆弹专家。膜拜...
2018-10-08 13:32
超越现在的迷惘、混乱、犹豫,你就需要有人用更高层次的视角和眼光,帮助你获得高层次的秩序。这样,一个新层次的概念、观念、认同、身份、理想,就在调用现有层次的各个要素。调用是从高层到低层的。这种调用程序来自社会化的情感共振,通常不是你独自一人发明的。他们给你讲述一个自己的故事,为你进入那个世界打开一扇新门,这是一张难得的门票。
2018-10-08 13:33
贵人给初成年人提供一个方向、一种信任,鼓励他朝着这个方向走过去,把其他选项抛在身后,把无穷尽的思考和徘徊抛在脑后。
成功了,努力去了解,跟别人学,即使有些成功的确有很大的运气因素。
一个人再聪明,聪明不过时代。一个人再努力,努力不过趋势
聪明人往往不会谈恋爱,因为理性多了,情商往往就会低,老天是公平的,不会单独对你特别好,让你天生的理商、情商同时都高。
2018-10-08 13:51
增加各种社会交往,与更多人聊天,观察别人如何聊天,跟着学。会聊天了,真正与自己心仪的人在一起才不会慌乱,行为和说话才不会变形。科学书也可以帮助一些,我这里有书籍福利,在恋爱方面,我推荐杨冰阳的《完美关系的秘密》、《聪明爱》,端宏斌的《其实你还不懂女人》,坦嫩的《你误会了我》(Tannen, You Just Don' t Understand)。
对年轻人来说,四个领域值得重点关注:互联网、新能源与新能源车、高端制造、文化品
比在学校里学得可能要多很多、快很多,因为竞争激烈,因为工作的人都在拼命学习新东西。大城市智力高度密集、信息高度密集,你
2018-10-10 19:58
你在大城市过三个月,相当于小地方过一年。
按照陈虎平的狂野猜测,人天生喜欢短线因果规划。我们多数人都不会理解需要多个因素同时配合才能造就的状态,而成功刚好是这样一种状态。很少有人有成熟的多因素层层演化的理论框架,来分析为什么人会有成功,而我却没有。多数人总是希望毕其功于一役,他们对成功的秘诀有幻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