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很早之前就看到过这个观点:人之初,性本“善”,还是行本“恶”?可能,人之初,无关善恶,只在于能否生存吧。

上学时,我们曾读过鲁滨孙漂流记,一个成年人被迫流落一座孤岛上,他会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谋求生存,并且引导野人“星期五”抵达“文明”彼岸。那么,如果把一群孩子,小到五六岁,大到十来岁的孩子放到一座孤岛上,让他们️在无人教导、无大人约束的条件下,让他们自由发挥,他们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蝇王》这本书就是讲的这个故事,这是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的一部作品。故事简单精炼,就是一群孩子因为战争离开父母,带上飞机飞往南方疏散。在飞行途中被敌人击落,被降落到一座孤岛上,在这里讲述孩子们如何生存,如何在文明与野蛮中挣扎生存的。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孩子们初到荒岛,没有大人的存在,孩子们为了生存决定组成一个猎手队,猎手们都是半大的孩子,他们第一次打猎,面对凶猛的野猪,他们心发慌、手发抖,第一次面对鲜血的呆愣,还有一些孩子内心对被他们逼的慌忙乱窜的野猪的同情,标示着这群孩子可贵的善良。
但是随着荒岛生活的艰难求生,他们的身体、面貌逐渐被污垢覆盖,他们内心的文明似乎也在被逐渐取代,他们不再关心同伴的生存、不再遵守定下的规则,他们将身、上脸上涂满泥污和颜色,似乎这样就可以胡作非为一样,不为人所知,他们开始猎杀、开始野蛮的生活,他们内心的恶被放大、被煽动。对于弱小者用利诱来让其屈服,对于不服从的人,用拳头和暴力让其顺从,他们不再用言语来说服和解释来交换或者获取东西,而是用偷和抢,这样掠夺的方式来获取想要的东西……他们开始弃用语言去表达,开始使用吼叫、喊叫来表达,似乎一切都要回归原始,他们在逐渐野化,文明在逐渐远去……………
他们本为孩子,或懵懂无知,或已知善恶,但是在环境面前,他们曾拥有的文明似乎都在逐渐褪色,环境改变着他们的本质,改变着他们或善或恶的本性。也许,在上岛时,他们本无善恶,但是所处的环境让他们的善恶开始分化,尽管有一些时候还是会深思,但最终无法抵抗环境的影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