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把计划名字想好了,这一系列就是“兜圈儿”。什么叫“兜圈儿呢”?这个计划就是先把本街道的据说是66个村子都走到,以找到地名标志点打卡为准;每日大约都是半日,不要太疲劳,由近及远,每次完成几个村子,我想一个月能完成。本街道名称带个“圈”字,故名“兜圈儿”。
前三期大事记:6.16@前金1@后金2;6.17@东大3@西大4@小匡5;6.18之一堆儿诸坞@后马6@向沂7@新诸坞8@张赵陈李杨刘武中诸坞9-16@北小官17
今天决定顺着这个线路继续。出门在双马路上过路口时一犹豫拐了个弯,却意外发现绿化带里的@“前马荒”18的村碑。我以为前马荒都已经拆迁改造小区了,村碑也就不见了,却没想到村里还好好地把它安置在新小区前。我想,村子才是老家。村子拆了,但是老家在记忆里不能丢,时不时的还要追寻一番。
我想,这就是越庄社区在他们村路口建筑的“追寻”坊的初衷吧。我想能找到之前县地名办立的石碑就一定要找到。我发现现在新设立的徽式村墙是按照现在的大行政村(社区)设立的。比如说上次一堆儿诸坞就只设立了“诸坞村”一个,而且这个诸坞村不但包括各个诸坞,还包括北小官庄村。
我就在龙张路上陆续发现了上次没有发现的老村碑,一个是李家诸坞村,原来在路边也是有的;另一个是北小官庄村。
所以说,这个越庄村还不知包括多少各村。我知道之前县地名办那次设立的村名石碑,主要是靠着主路的村子才有。因此我想越庄也是有的,不知道在哪里?
黄家庵这样的大石头,类似上次刘家诸坞,这是美丽乡村建设捣鼓的吧。黄家庵以黄姓为主,和我们也是联宗的,村里的文化墙有专门一篇村史,我们有停下来看。因为我计划从固安转到盆山,还有很多路要走。
信家庄的乡村记忆文化做得很好,抓住一个“信”字也做了很多标语。但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打卡点,只好在村办公院门前照了张相,果然也是隶属越庄社区这个样子。
据说信家庄还有自然村叫水牛宫的,照忠经常说。但我不确信是否转到。这样的自然村因为从来没有单独成村,恐怕没有文字村名标志点可以打卡,就不计算在内了。
从信佳家往网上爬雾露崮到固安是很费劲的,正好可以联系联系变速。远远地可以看见大山上红色的“固安”二字。虽然这是最大的村名标志,但是离得远照出相来不大显眼。人为的东西什么不管做的多大,在大自然面前都很渺小。
固安来过多次,不过真是值得还再来。我觉得在这个地方完全可以搞情怀直播,为什么没有做的呢?我上抖音,经常搜到济南的南部山区的乡村主播,这儿可并不比那里差。我曾经互动一个主播问她愿不愿意到我们这里来,她说她有一个走进乡村365天计划,但是限于济南城开车两小时路程范围。我想也就是章丘吧。这就是区位优势。
照忠已经联系了,别不耽误,赶紧下山。转过千亩大片苹果园,在盆山徽式村志打卡。也没找到他们那个红色石头村碑。他们在路边,应该有的。
在照忠的国际希望小学稍事休息,得到他送的两本书。返程打卡朝阳村。朝阳村也是团坪峪的移民村,小时候听大人叫“石门”,我们的姑奶奶是这个村的。为什么叫石门?也许是村子里有石料场,老百姓靠起石头谋生计。后来据说涉及矿产资源国有的问题,不叫开采了,乡里组织人去执法,我们部门也要出人排班。
草沟村的徽式村志。估计不但包括东西草沟,还要包括朝阳马家旺什么的。碰到了先打个卡,东西草沟马家旺路线就等下一次了。返程经过越庄,偶然又发现他们的老村名石碑。
这一期确定打卡:@“前马荒”18;@北越庄村19;@黄家庵20;@信家庄21;@固安22;@盆山23;@朝阳24
![](https://img.haomeiwen.com/i25330132/be8624ac6444724b.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5330132/25c0c139043c9cd9.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5330132/36f9fdaa002543b7.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5330132/50ba5616747db636.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5330132/7b40c0bf445bef0f.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5330132/db73943e35c1029b.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