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在手机微信上我们的“家人”群中出现了一种老照片,它是一张“全家福”。照片因为时间久远已经发黄褪色,有的人的面目也已经不清楚了。不过,照片的眉头上却很清楚地记录着拍摄这张照片的时间、名称和地点:一九六六年元月二十六日,全家留影,于阜余。通过对把这张照片发到微信上的一位本家人的了解,这张照片正是五十几年前我们这个家庭的“全家福”。
![](https://img.haomeiwen.com/i19236421/5b0b759dfb285215.jpg)
那么,这张照片又是怎么拍摄怎么保存下来的呢?它就跟我的一位堂哥有关了。这张照片最上一行最右边的一位就是我的这位堂哥,他是我二伯的儿子,也是与我同辈份的家庭兄弟姐妹中年龄最大的一位,我们所有的兄弟姐妹都叫他大哥。我听母亲说,大哥是个命比较苦的人,两岁时他的亲身母亲(我的二婶)就在日本鬼子的飞机轰炸中被吓死了,后来二伯给大哥又娶了一位继母。继母对大哥不是太好,母子之间总是矛盾不断。那个年代农村又很贫穷,大哥经常吃不饱穿不暖,渐渐懂事的大哥就产生了离开家的想法。生产队里有人建议大哥去当兵,这正好迎合了大哥的心思。
一九六六这年,大哥报名参军并很快被部队接收。离开家前,大哥舍不得跟自己在一起生活的家人,家人更舍不得即将远行的大哥,于是请来了镇上当时唯一的摄影员,拍下了这张全家福。当时由于经济条件的原因,这张全家福只印刷了四张,大哥带了一张在身边,去部队后如果想家就看看照片上的亲人。其他三张分别给了我的两个伯伯和我的父亲。但遗憾的是,我的父亲和伯伯并没有认真保存这张全家福,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房屋的拆迁改建这几张照片早已不知所终。
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大哥自从出去当兵,辗转了多少个省份,还参加了中巴铁路建设,并在巴基斯坦生活了两年,回国转业后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活了多年,直到十几年前才最后定居到现在的江苏无锡。风风雨雨五十多年,大哥无论走到哪里却始终保存着这张全家福,这大概就是远离故土的人对亲人们无限思念的缘故吧。
时光像流水一样不停地向前流淌。现在再看看这张全家福真让人产生很多的想象和无限的感慨啊。
照片中间戴着帽子的老人是我的奶奶,在我的记忆里奶奶是一位依靠两条板凳向前挪移的残疾老人。听母亲说,奶奶是给二伯家干活时不小心摔断了双腿而残疾的。由于伯伯婶子们不愿意接纳服侍奶奶,奶奶只好一直住在我们家跟着我的父母生活。我的父母十分地孝顺奶奶,给了奶奶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料,奶奶一直活到九十一岁才离开了人世。
照片中没有我的爷爷,曾听父亲说,爷爷六十多岁患上了鼓胀病,临死前肚子肿得很大。其实,现在看就是肝硬化的病。那时候,爷爷家跟很多村里人家一样很贫穷,长期缺粮少吃缺乏营养,最后患上了肝硬化。
而我的父辈们当中,大伯二十多岁的时候也患病不治去世了,照片上没有大伯。其他就是我的父亲、二伯和三伯(照片最上从左往右),我的母亲、二婶、三婶和姑姑。
我的二伯是一位颠颠倒倒农村老实人,一辈子只知埋头种地过日子,很少跟人争名夺利吵架斗殴。二伯娶过两个老婆,第一个老婆就是被日本鬼子的飞机吓死的。一天二婶去赶集,看到一根扁担没有人要,她就去拿起扛在肩上带回家。恰巧这时,一架日本飞机飞过来,鬼子以为二婶举着机枪欲打飞机,立即朝二婶俯冲过来扫射,二婶扔掉扁担往家跑,到家没过两天就死了。二伯和这个二婶生有两个孩子,二婶去世后,二伯无法抚养两个孩子,就把一个女孩送了人。后来,二伯又续娶了一个老婆,这个二婶因为是小脚,从来不下地劳动,又有点自私小气,特别是自己生了孩子后,就不顾二伯先有的孩子,也就是我们的那位大哥。为了给自己找条出路,大哥就出去当兵了。
我的三伯身材魁梧有力气,十几岁的时候就担任了生产队长、会计等职务。解放战争的时候,乡里有干部建议三伯支援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下江南,三伯也真心想去。然而,三婶不会种地不会做家务,离开了三伯日子几乎不能维持。三伯只好放弃了随部队渡江的打算,继续留在家里做生产队的干部。到了文革的时候,生产队的矛盾多,三伯成为别人阶级斗争的对象,常常被批判挨斗。加上三婶不会体贴照顾,三伯五十几岁就得了食道癌去世了。
我的父亲因为读了一些书,认识不少字又会打算盘,十九岁就到生产大队做了财粮员。后来又到公家的一个单位当了会计,接着还做了几年的乡村教师,直到六十岁才从工作岗位上退休下来。因为父亲常年在外工作,地里的农活、家里洗衣做饭等各种各样的活几乎都落在母亲(照片中抱小孩的妇女)的肩上。我有兄弟姐妹六七个,家里人口多负担重,但不管多苦多累,父亲和母亲从来没有怨言,他们省吃俭用为我们读书建房娶媳妇默默地操了一辈子的心。父亲七十一岁那年不幸患上了肝癌去世,而母亲活到了九十岁,因为患了心肌梗塞离开了我们。母亲是父辈们当中活得岁数最大的人,或许跟她勤劳善良胸怀宽广有关吧。
照片上除了我的奶奶、我的父母、伯伯婶婶们,其他人都是与我同辈的哥哥姐姐了。照片上并没有我,因为当时我还没有来到这个世界。照片上的几个女孩是我的姐姐,我的两个伯伯家都是男孩。我的这些哥姐们长大成人后有的出去当兵,有的做了人民教师,有的做了公务员,有的进城打拼干出了一番事业,有的虽然还在农村做农民,但如今农村大变样,农民种地也能致富奔小康。就拿我的三哥说吧,这些年,因为国家的“三农”政策越来越好,比如,免除农业税给种地农民经济补贴,鼓励农民土地流转多种地多长粮,三哥流转了村里的几十亩土地,并利用科技种地,利用机械化种地,年年能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生活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我们这一辈人的生活尚且越来越好,而我们的下一辈更是越来越好。他们都得到了良好的教育,个个都考上大学读了很多书,都从农村走进了城市,几乎个个买了车买了房安了家,真正地成了城市人。
的确,老照片能让我们看到一个家庭的历史,看到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起落兴衰。它告诉我们不管到何时都不能忘记家庭的过去,继承和发扬良好的家规家风,摒弃一些不好的陈规陋习,珍惜当今的美好生活,更要努力奋斗实现梦想,让未来的日子更加辉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