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回顾:办理入职手续,交了300押金,其他费用略过。打下周一开始,要每天8:30去听早会了。但愿不要迟到。
L老师大姐要我去看看优秀的人是如何做调研的。今天看了费孝通的《江村经济》。
看了前言和目录,感觉自己真是目光短浅,井底之蛙。算了,不提自己没文化了。来说说开此卷有何感想吧。
费孝通,记得是个政治有关的人物,百度一下,确实是。第七、八届人大常委副委员长,政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但我对政治不感兴趣,也完全不懂。再看他的社会角色吧。
江苏吴江人,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奠基人之一。
看了这么多头衔,不知的他的人,一定没感觉。但今天我看了费博士写的《江村经济》,顿时佩服之心油然而生。
在他25岁时(我推测的1935年),清华毕业后,获得赴英伦敦大学公费留学机会。他的导师史禄囯教授主张他去少数民族地区调研一年。在赴英国前,随同妻子去了广西调研,却不幸妻亡他伤。
在病愈回家乡休息时,费的姐姐建议他去吴江县庙港乡开弦弓村参观访问,被农民建立的生丝精制运销合作社吸引,对该村进行了1个月的调查。
在赴伦敦的乘船途中上,2周时间整理出调研资料。
在费28岁的博士论文写的就是他对江苏的这个第一次调研,名为《开弦弓,一个中国农村的经济生活》。之后,又分别在做了2次补充调研,分别是在其22年后1957年——反右斗争期间,和46年后——改革开放初期。
原本想是一份极其晦涩的调研,翻开目录,却像是掉进了《镜花缘》,大千世界,就这么在一本晦涩论文里,快乐的展开了多层次的内容。让我们知道了这个江苏里农村文化、农村历史、农村经济、农村生活、农村土地……
看看目录里:
调研区域、调研家庭、财产与继承、亲属关系的扩展、户与村、生活、职业分化、劳作日程、土地占有、蚕丝业、养羊与贩卖、贸易与资金。
这是一本由中国人用英文发表的调研文章,由英国出版发行多次,改名为《中国农民的生活》,50年后再由中国人翻译,最终定名为《江村经济》
若不是战争,我们那可爱的河流、纵横的开弦弓村、桑田、庙宇,那个依恋的村庄……因为战争和内部冲突而耗费巨大代价的斗争,耽误了40多年!我们再也耽误不起,没有可以浪费的资源了。我们在一片废墟中,重建家乡。历史、经济、数字里,都能感到深深的爱国情。
新旧对比,及当时的客观描述的现状,给我们站在无民族仇恨、无地域偏见的角度,真实的反映出调查目标的过去、现在、推演未来。是世界人类社会经济学的杰出著作。
终于知道费孝通的杰出了,终于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调研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