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晚上好,我是以琳,很高兴又在故事会见面了,本周的主题是鼓励。鼓励可以说是正面管教体系中最为核心的概念之一,正面管教工具卡“启发式提问”、“关注于解决问题”、“家庭会议”、“致谢”等等都是鼓励的不同方式。
正如书中所说的“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缺乏鼓励的孩子,是缺乏归属感和价值感的孩子”,鼓励是亲子互动中的重要技能,能激发孩子的内在自信,形成积极健康的自我认知,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及技能。
今天的故事依然来自于夏令营。
8岁的浩浩(化名)刚入营时,显得很内向拘谨,话很少,自由活动时也常见他形单影只。在情商课中的分享环节,或是私底下单独与他沟通,询问他的想法或感受时,他通常的反应都是默不作声不回答或是说:“我没什么感受”。能感觉到他不太愿意表达,尤其是回避表达负面的情绪。
一天晚饭后,走路回宿舍的途中,浩浩不小心绊倒了,膝盖磕破了皮,隐约有些许血丝渗出,我赶忙关切的扶住他问:“浩浩,很疼吧,要不要停下来歇会再走呢?”
“不疼,不用歇。”说着,浩浩继续往前走。但是,我能明显感觉到浩浩很疼,并且看到他在试图强忍着不哭。
“浩浩,感觉到疼是可以说出来的,也是可以哭出来的,老师陪着你。”我在他耳边轻声说。
“没事,没事,我能忍受。”浩浩一边说一边连连摆手。
嘴上虽这么说,但眼泪却不受控制的滚落下来,浩浩立马转过身用手擦拭,并仰头想让眼泪止住。
看到他这么压抑自己的情绪,我的内心不由得很心疼。我拉着他的手陪伴着他往前走,一路上浩浩一直小声抽泣着,任由眼泪流出来。
临近宿舍,浩浩的情绪看上去平复了不少。“浩浩,刚才老师看到你尝试着把情绪表达出来,你有没有发现这样可以让自己的感觉好起来?”我问他,他点了点头。
我接着说:“每个人都会有情绪,有情绪是很正常的,老师感觉难过的时候也会哭呢,下次你还可以尝试说出来,说出来后心里的感觉又不一样呢……”
“可是哭了就长不高了,真的。”浩浩很认真的说。
听他这么说,我不由得有些惊讶,这错误的观念浩浩是从何而来的?(孩子们都是天然相信、信任父母长辈的话,有时候大人的一些不恰当言语,孩子会信以为真,殊不知,这些话会对孩子产生的多么严重的后果。)
我半蹲着拉着他的手看着他的眼睛,用非常肯定的语气对他说:“老师可以保证,哭不会让你长不高,这没有科学依据,相反,哭是有益身心健康的,说不定还能促进长高呢。”浩浩还是稍有疑惑的看着我,过了一会才点点头说:”嗯,知道了”。
这次沟通后,能明显感觉到浩浩的变化,在营期,和大家互动时对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再那么抗拒了,在学习感恩致谢的那节课上,浩浩主动向另一个同学表达了感谢。
不但如此,夏令营结束后,收到家长的反馈,浩浩在家也越来越勇于表达自己了,一改以往问什么都不说的情况,亲子关系也因此得到改善。
有效沟通是非常重要的社交技能,而表达感受和想法是有效沟通中最重要的环节,相信浩浩后续通过不断的尝试,最终能习得这项技能。
通过上面的小故事,我们可以看到鼓励对于孩子的重要性。鼓励不单单是语言上的,很多时候我们的言行所传递的感觉远比我们的言行本身更重要,这需要父母时常觉察自己,我们的鼓励孩子接收到了吗?
同时,鼓励孩子也是个持续的过程,重点在于给予孩子自尊和成就感,能够让气馁的孩子感受到自身力量,支持到孩子的自我认知构建。
正确的鼓励句式:
1、描述式鼓励:我看到你......
2、感谢式鼓励:我很感谢你......
3、赋权式鼓励:我相信你可以....
你也可以试一试,一起行动起来吧,让鼓励变成习惯,成为孩子坚实的后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