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 香积 寺①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②曲,安禅制毒龙③。
【注释】
①解题——寺在长安子午谷中。
②空潭——明净清彻的水池。
③毒龙——佛书故事。某寺潭中有毒龙伤人,一高僧安禅于潭上持咒咒之,龙浮出悔过。诗中用以比喻诸欲之害,制请欲才能入禅境,具禅心。
【讲析】
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注此诗云: ""泉声,二句,深山恒境如此。下一‘咽’字,则幽静之状恍然,著一‘冷’字,则深僻之景若见,昔人所谓诗眼是矣。或谓上一句喻心境之空灵动宕,下一句喻心境之恬淡清凉,则未免求深反谬耳。”注中所谓诗眼,亦即《玉屑》所谓五言第三字欲响。不过下响字不限于第三字。
从全诗来看,诗人主要写香积寺意外的幽静深僻,这幽静深僻的环境正是习静安禅的好地方。赵氏对此联的注解,当令人首肯。但这一联中“咽”、“冷”二字的下字方法,又是写诗与欣赏诗歌的手段和着眼点之一。周振甫《诗词例话》中概括为“化实为虚”,其依据是范晞文《对床夜语》(卷二)。范文《四虚序》云: “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从首至尾, 自然如行云流水,此其难也。否则偏于枯瘠,流于轻俗,而不足采矣。”这是说的方法与作用。接着他又举例说: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又:“猿声知后夜,花发见流年。”"若猿,若柳,若花,若旦暮,若风烟,若夜,若年,皆景物也,化而虚之者一字耳。”这是说化实为虚要善于选择运用谓语。此种化实为虚的方法即古文家说的“虚实”,语法家说的“使动式”和“意动式”。并不神秘。日色不一定“冷”,在此典型环境中青松使日色冷;泉声不皆“咽”,危石使泉声咽。此为使动用法。前面岑参《登总持阁》 “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诗人在特定环境中认为秦岭低,渭川小,是意动用法,都能使情与景融,自然生动。但下响字不止此一法,亦不限于第三字。
诗的结构:前六句围绕“不知”二字写景物的幽深,亦是香积寺独有的景色。末二句赞景物的好处,可以习静安禅。是诗人对此独有景色的独特感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