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世纪40年代初开始,每年夏季到早秋,只要是天气晴朗的日子,洛杉矶城市上空就会弥漫着一种浅蓝色烟雾,使整座城市变得浑浊不清。这种烟雾使人眼睛发红,咽喉疼痛,呼吸不畅、头痛。1943年以后,烟雾更加严重,以致100公里以外,海拔2000米高山上的大片松林也枯死了并造成柑橘减产。
仅1950-1951年,美国因大气污染造成的损失就达15亿美元。1955年,因呼吸系统衰竭死亡的65岁以上老人达400多人;1970年,约有75%以上的市民患上了红眼病。这就是最早出现的新型大气污染事件——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
那么,你知道什么是光化学烟雾污染吗?它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真相是这样的
汽车、工厂等污染源排入大气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臭氧、酮、醛、酸、过氧乙酰硝酸酯等二次污染物。参与光化学反应过程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浅蓝色、有刺激性的烟雾污染现象叫作光化学烟雾,其特征污染物为臭氧等强氧化剂。
光化学烟雾的成分很复杂,但有害的主要是臭氧、丙烯醛、甲醛等二次污染物。对人的主要伤害是眼睛和黏膜受刺激、头痛、慢性呼吸道疾病恶化、儿童肺功能异常等。
光化学烟雾形成最根本的先决条件是空气中高浓度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存在。根据排放源不同,大致可分为城市型光化学烟雾、工业区型光化学烟雾和区域型光化学烟雾。
光化学烟雾的形成除了必备的化学条件外,还需要有利于烟雾形成的气象条件,在大气层结构稳定、气温较高和阳光充分的特定天气条件下才能形成,所以,夏季较为常见。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主要是由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在强太阳光作用下形成的,因洛杉矶经济繁荣,在20世纪40年代,洛杉矶就拥有250万辆汽车,每天约消耗1100吨汽油,排出1000多吨碳氢化合物,300多吨氮氧化合物,700多吨一氧化碳。再加上炼油厂、供油站等排放的污染物,这些化合物被排放到空中,就形成了一个空中毒烟雾工厂。
其实,在我国也曾出现过光化学烟雾污染,1974年夏季,甘肃兰州西固区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天气晴朗的午后,空中笼罩上一层薄薄的深蓝色烟雾,空气质量很差,还有一股难闻的气味。小学生坐在教室里泪流不止。原来是兰州空气中臭氧的浓度严重超标。
要减少光化学烟雾污染,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倡导绿色出行,才能让我们重新拥抱蓝天。
近年来,雾霾一词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那么什么是雾与霾呢?两者又有怎样的区别呢?
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而空气中的灰尘、硝酸、硫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也能使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如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
雾与霾有着很大的区别,一般出现雾时空气潮湿,出现霾时空气相对干燥;霾的日变化一般不明显,当气团没有大的变化,空气团较稳定时,持续的时间会较长,雾则较容易消散。此外,霾在吸入人的呼吸道后对人体有害,严重的会致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