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冷思考
聊聊我们的独生子女

聊聊我们的独生子女

作者: 俺在红尘 | 来源:发表于2017-11-16 17:15 被阅读88次

有谁曾说过,独生子女是人类文明史上新兴的、稀有物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聊聊我们的独生子女

一、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独生子女诞生记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曾经被伟大领袖引以为豪的“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后者,成了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粮食不足,人口过剩导致的温饱问题亟待解决。

依据马寅初老先生的新人口论、社会学派的节制主意,我国于1978年将计划生育政策列入国家大法《宪法》,1980年正式推行计划生育政策。

最初的计划生育国策,对城市市民要求相当严格。一不小心因为生育被处分,甚至丢掉饭碗的不计其数。记得曾看过一部反映下乡知青子女问题的热播电视剧《孽债》,有一句歌词  “爸爸一个家,妈妈一个家。留下我自己,感觉是多余的……”。那几年的“多余”很多,偷了政策空隙生了下来,后来被牵牛赶羊、丢铁饭碗重罚留下来的孩子,统统被戏称为“多余”,“二多余”……。

考虑农村“养儿防老”的观念和农民春耕夏种需要重体力劳动的实际情况,政策允许一胎生女儿的人家可以放宽生二胎。那时候村村家家的矮墙上,醒目的白色或红色宣传大字比比皆是。至今记得的那些不知出自哪位高人之手幽默诙谐的标语:

“要想富,少生孩子多养猪”,

“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

“经济抓上去,孩子流下来”,

“一个孩子好,国家来养老”。

(据说这句话现在被推翻了,演变成“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

那一年,母亲在生了我们三姐妹后,惊喜地迎来了弟弟这个男丁的出生。月子没过百天,赶上了计划生育政策,大小是个村干部的父亲不得不起带头作用,母亲被动地做了绝育手术。

那些年,母亲时不时地说那句话:要是再给你弟生个伴儿多好(母亲眼中的伴儿是指兄弟,非姐妹也)。这些年,我们姐妹也时不时地和母亲开玩笑:要是再有一个儿子,估计你们现在还在放羊攒钱娶儿媳妇了吧?母亲总是笑笑不说话。

老一辈人的心中,那个“多子多福,儿孙满堂”的情结恐怕根深蒂固了吧。好在开明的父母,不再纠结于我们姊妹的独生子女。

记得那些年村里那些孩子好几个,生儿不得女,生女不得儿的婶婶大娘们,被政府派来的的卡车一批批拉到公社医院去做节育手术,一路上哭天抢地,呼爹喊娘,不知道的还以为要拉去刑场,那场面很是悲壮。

堂妹是婶婶戴了节育环“意外”得来的,因为她有一个大五岁的哥哥。生下她的代价是:一头仅有的大黄牛,十只绵羊。罚没过后,本来贫穷的生活更加拮据,可以说是家徒四壁了。我们那时喊她“多余”,现在的“多余”兑变成了一名白衣天使。

二、物以稀为贵:独生子女成长记

历史的车轮走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独生子女政策已深入人心。尤其在城市,它和一日三餐一样稀松平常。结婚——生子——领取独生子女证,是一个家庭的三步走。

每一个在“千呼万唤”中诞生的孩子,在“千娇百宠”中长大。“含在口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要星星不敢给月亮”,是每一对父母、祖父母们战战兢兢的心迹。由此也形成了独生子女们以我为中心的“自我”性格。

他们没有从小与兄弟姊妹们朝夕相处的机会,没有学会平辈之间互帮互助、互谅互让的忍让,不懂得分享。

聊聊我们的独生子女

他们自诞生那天起,就是天之骄子。没有姐妹兄弟,搞不清父母亲那些七大姑八大姨、表姊妹堂兄弟等错综复杂的旁系关系。

女儿从小至今,对老家每一个亲戚都一脸懵懂不解的样子。只知道妈妈的妈妈是姥姥,爸爸的爸爸是爷爷,不知道妈妈的爸爸的姐姐家的孙女是个什么关系。

姨姨(母亲的表妹)四十多岁生了二胎,小家伙比女儿小四五岁。记得在襁褓中时姨姨带来我家,女儿追在后面叫“小弟弟”,大人们告诉她应该叫“小舅舅”,她据理力争“他比我小呀,就叫弟弟”,直至上高中才理清这层关系。

独生子女在简单的独一苗环境里长大,血缘关系里少了旁枝末节,只能理清简简单单地一脉相承,因而他们心思简单,做好自己的事,不喜欢参与他人的生活。

他们极具个性,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喜欢并习惯于走在潮流的前沿。

即使在从小七大姑八大姨的纷繁中长大,女儿至今不能接受我的大包大揽和对亲戚朋友的事情十分的热情。她说我很多时候在干越界的事儿。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方法,别人无权干涉,也不应该用自己的烦恼去打扰别人。

我呢,一直说她太冷血,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六亲不认。

常有同龄的朋友感叹如今的独生子女难教育,打不得骂不得,“棍棒之下出孝子”旧训中实践长大的我们,做了父母后发现父辈的经验百无一用。独生子女懂人权,知道理,还生出那一个敏感的“青春期”。让父母们手足无措。

为此,我们无奈地用代沟和时代解释。

想想也是,在他们价值观成型期,我们给予他们的是独享专宠,在他们步入社会后,又要求他们包容分享,何其难也。

三、父母与子女的背负前行:独生子女的未来

2016年1月1日,国家放开了独生子女政策,二胎时代来临了。观察周围人群,贼心不死想要二胎的还是我们这些“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非独父母。

第一批80年左右的独生子女已将年近不惑,他们既是社会的中流砥柱,又是即将老去的两对父母的唯一依靠。面临社会家庭责任的双重压力。

和每一次的社会变革一样,时代进步的代价都得有人去承担。不早不晚,赶上了,你就是那一拨。三十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缓解了国家的人口过剩压力,由此造成的后果也需要一部分人去承担。

50中期到80年出生的中年人是这样一群人。他们经历不起失独打击,他们担心未来的养老问题。没有热热闹闹、儿女绕膝的大家庭之乐,孤注一掷的独爱是否注定老无所养?

先人造字,一“女”一“子”即为“好”。我们不得不以己之女(子)和他人之子(女)结成秦晋之好。

一切存在即合理。毕竟是“车到山前必有路”。所有的困扰可能都是庸人自扰之。

可喜的是他们不再受独生子女的困扰。

愿他们有更好的未来。

相关文章

  • 聊聊我们的独生子女

    有谁曾说过,独生子女是人类文明史上新兴的、稀有物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一、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独生子女诞生记 上世...

  • 聊聊我们

    我真的不想再去多愁善感了,因为那些真的和我没有太大的关系,更多的是我什么都做不了!仅此而已! 身边的人陆陆...

  • 我们聊聊

    我们聊聊 我对于你最近的行为感到不满意,非常的生气。当然,生气的时候,所有的话语都是听不进去的。所说的话作用不大。...

  • 我们聊聊

        “沟通”在我心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了,也愈发了解了为何很多地方都要强调沟通,理解这的确需要时间和经历。    ...

  • 21.独生子女的我们感到压力了吗?

    我们是新中国的前几批独生子女,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父母日渐苍老。而我们大多数的独生子女,选择过着平凡的日子...

  • 谈谈独生子女

    作为90后,我们这一批独生子女还是不少的,对于独生子女的看法大家也是众说纷纭。 独生子女作为家中唯一的孩子自然受到...

  • 兄弟姐妹存在的意义

    文|白素心 我和老公都是独生子女,我们的女儿也是独生子女,可以说我的家庭就是典型的独生子女家庭。 从结婚到现在,我...

  • (学习有方法)给高中学生自主学习的七个建议

    现在高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和我们对独生子女想象中娇气、任性完全不同。真实的独生子女大多对父母具有同理心,知道父母...

  • 12月5日独生子女百人场 | 嘉宾展示第一弹!-【独生子女享特惠

    作为独生子女 我们总可以在和非独生子女聊天的时候 了解自己的世界 比如“我们不需要和哥哥姐姐弟弟妹妹抢玩具”“我们...

  • 聊聊我们的招聘

    创业最前线是什么? “创业最前线”是中国领先的创投新媒体集团,以创投媒体为核心,品牌策略咨询、社会化营销传播、众创...

网友评论

  • 一世福缘:独生子女,特殊历史时代的产物。
  • 好风似水:我家亲戚多,孩子们分辨起来更困难😂,比好好大十几岁的孩子叫好好小姨😀
  • 流云芳菲:好!写的大气磅礴!
  • 魏昊霖:真是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的非凡创举
  • 沐心岛:比我们再早些的,在献儿献女打仗。然后,就生出我们这一代。要是被计划了去才可怕:sweat_smile:
    不过,若不计划,国情也难以想象。
    所以,觉得立意不该有埋怨:stuck_out_tongue_closed_eyes::stuck_out_tongue_closed_eyes:
    俺在红尘:@指隙时光 没有埋怨,就事论事而已😄
  • a8dbb73c03ab:时代的产物🙏🙏🙏
    a8dbb73c03ab:@俺在红尘 家庭,社会……都有责任
    俺在红尘:@太湖浪子 可爱可恨的新兴人类

本文标题:聊聊我们的独生子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hdq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