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门口年轻人很少,大多都是老年人,当下社会每个村子里可能都是如此。
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买了车买了房住在了城里,或者是为了享受城市的便捷繁华和热闹,也或者只是为了生活而被迫留在城市里漂泊,只留下这些无法融入城市的老年人依然留守在村子里安静的生活。
其实我们这里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村子里修路种花建广场,哪哪儿都是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显然一派新城镇景象,而且去年已经整体都划入了洛阳市偃师区,如今其实可以说我们也已经是市民而非村民了。
但具体到每家每户,居住在村子里的依然还是老年人多,年轻人少。我不是特别喜欢出门,认识的村里的人也很少,但我们这条街上的大概情况还是多少有所了解的。
我家院子通前后,前门后门这两条街上的老人都不少,他们有些年轻时也曾辉煌过,奋斗过,如今年迈,都留在这里悠闲的安度晚年。
我是个散漫懒散的人,从来都不曾羡慕大城市里的热闹繁华,反而一直都很向往村子里这种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在我看来,这些老年人,除了失伴独居的可能会有些孤独外,其他的过得都挺幸福快乐的,我其实真得好羡慕他们的生活。
今天先来说说最边上住着的白妮大娘,我们这里其实不叫大娘,对年纪比自己母亲大的人都是叫娘儿,所以这个大娘我们都叫他白妮娘儿。
白妮儿娘大概七十岁左右,很瘦,因为整日都在忙碌,所以满头花白的头发看起来总是乱糟糟的。
白妮儿娘的老伴是位老师,已经去世十多年了,她的一儿一女也都不在身边,女儿嫁到了县城里,儿子听说这几年在外市做生意,平时基本都不怎么回来,所以她们家偌大的院子里就只留了白妮儿娘一个人居住。
白妮儿娘是个勤快人,虽然没去过她的家里,不知道她家里的样貌和情况,但只看她家门口就知道她家里一定也是干净整洁的。
白妮儿娘每日里总是忙忙碌碌的,她把她家门口的空地都种上了各种蔬菜,连院子侧面的空地上也都种的满满当当的,一畦畦儿一块块儿打理的井井有条的,连空盆子,空罐子都种满了,每天从她门口经过看着都十分养眼。
听公公说白妮儿娘自己还种了几亩地,我也曾在农忙时见过她扛着锄头急匆匆的往地里赶。其实现在村里还在种地的人家已经很少了,好多地都被承包或侵占了,有些人家就算还有地也怕受劳累大都租给了别人种。如今的农村人大多已经不愿再受那些辛苦劳累,而白妮儿娘除了种地,闲时还会做手工帽子赚钱。
我一直不太明白她都一把年纪了为什么要把自己逼的这么紧,搞的这么累。按说她的儿子女儿早已成家立业,就连孙子辈儿的也都快成年了,已经不需要她再贴补。而她自己的生活看起来也十分简朴,蔬菜粮食已经自给自足,衣服也没见她换过新的,她的生活花销应该很少,她自己小小的瘦弱的身躯每日里这么辛苦操劳也不知到底为什么。
村子里的老人过的大都很悠闲,没事儿都会坐在门口晒晒太阳发发呆,有些还会凑几个人打打小牌消遣消遣,坐的久了还会结伴儿到小路上转悠转悠遛遛弯。
可我很少见白妮儿娘儿这么悠闲过,她好像总是在忙碌,难得在门口见到她,也是吃饭的时候。她一个人端着饭碗坐在门口吃饭,吃罢饭,她会一手拎着空碗,一手搭在额头上,身子斜靠在门边的墙上闭着眼睛休息。你若跟她打招呼,她也会笑呵呵的眯着眼睛回复你,除此之外,我好像很少听到她说话。
我总是会想,这么多年,白妮儿娘一个人忙忙碌碌的守着这个空院子,没人陪她说话,没人跟她聊天,她会不会觉得孤独,会不会觉得害怕。是不是因为孤独因为害怕,她才会让自己如此忙碌,是不是忙碌起来她才不会去想自己的孤独和害怕?
人生苦短,我们哭着喊着来这世上走一遭,都不容易,每个人的境遇不同,想法也不同。不过,好在我们都在好好的生活,如此就好。
愿白妮儿娘的心里能多些甜蜜,少些苦楚,愿她的余生能平安顺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