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细雨入微楼

细雨入微楼

作者: 静仔_e82c | 来源:发表于2020-05-11 19:34 被阅读0次

诗人之所以为诗人,往往是因为他们能感知这个世界上最细微之处的美,一花一草,一烟一云,都能引起情感的共鸣,带来美的感受。

李商隐内心敏感,常常能捕捉到细小纤柔的事物的美,写下许多经典的咏物诗。此前我给大家推荐过一首他写细雨的五绝,今天我们再欣赏一首他写细雨的五律。

细雨

李商隐

萧洒傍回汀,依微过短亭。

气凉先动竹,点细未开萍。

稍促高高燕,微疏的的萤。

故园烟草色,仍近五门青。

这首《细雨》,在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诗歌集解》中未编年,也就不知道此诗的写作背景,不过这并不影响对这首诗的理解。

首联“萧洒傍回汀,依微过短亭”,写远望细雨的凄清迷濛之状。萧洒,凄清的样子。回汀是曲折的洲渚。 依微是隐约不清晰的意思。细雨凄清地飘飞在汀洲之上,隐隐约约飘过短亭。

次联“气凉先动竹,点细未开萍”,写细雨微凉和细雨轻微,最富神韵。

细雨因其细,所以是夹在风中的,人对细雨感觉是风中微微的凉意,即“气凉”,夹着细雨的风,自竹间吹过,竹声飒飒,细雨微凉,这种感觉是非常细微的,而李商隐却将这首感觉贴切的表达出来了。

清人宋宗元《纲师园唐诗笺》中评:“(‘气凉’句)体会入微。”

细雨的雨点出是非常轻微的,池水中的浮萍,萍叶是铺展在水面上的,如果雨点大,就会将萍叶打翻,即诗中“开萍”,细雨雨点轻微,不能打翻池萍,只能微微地打在萍叶上。

第三联“稍促高高燕,微疏的的萤”。的的:明亮的样子。梁简文帝诗:“胧胧月色上,的的夜萤飞。”

这一联从燕与萤的反应来写细雨,因为细雨寒冷,所以高高飞翔的燕子变得急促了,明亮的萤火虫稀疏了。李商隐在“促”前加了一个“稍”字,“疏”字前加了一个“微”字,得“细雨”之神。因为细雨并不猛烈,它不会猛然地改变万物的状态,而是渐渐的影响物态。正如我们在行走中,遇到细雨,并不会立即改变行程,而拉起衣服,继续前行。

尾联“故园烟草色,仍近五门青”。五门:郑玄《礼记注》:“天子五门:臯、雉、库、应、路也。”这里泛指京城。

尾联写雨中碧草如烟,遂生故园草色青边京城的想象,微露诗人思乡之情。

李商隐的这首《细雨》,并非名篇,但我读过一遍后,却印象深刻,全诗无一个雨字,却将细雨的神韵写到了极致。

全诗每一句读起来,便有一个清晰的画面在你的脑海中浮现。你能看到细雨在汀洲飘洒,看到细雨飘过短亭,能感受到竹风含雨的微凉,能看到细雨细细的点在池萍之上,能看到细雨中急飞的燕子,稀疏的萤火虫,能看到细雨中青碧凄迷的草色。

细读这首《细雨》,还能感受到这首诗中含有一种清冷落寞的情绪的,这种情绪不是强烈的,它跟细雨一样的依微的,是渐渐弥漫开来的,融入那细雨带来的微凉之中。

清冷落寞的人,看着细雨中急飞的燕子,稀疏的萤火虫,不免惆怅,此时,要是有一个人陪在身边,多好。这种感觉虽不强烈,但却是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愁绪。

相关文章

  • 细雨入微楼

    诗人之所以为诗人,往往是因为他们能感知这个世界上最细微之处的美,一花一草,一烟一云,都能引起情感的共鸣,带来美的感...

  • 春晓

    细雨入微境,翠柳吐嫩芽。 春色过江来,花开满山野。

  • 细致入微的楼长工作

    看到这个楼长的防疫做法,真是佩服,自问自己可做不到如此细致入微,想都不敢想,真的是人才! 楼长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建...

  • 青山一色绿如堆

    曲径悠悠细雨飞, 万木葱葱翠入微。 难得夏初举目处, 青山一色绿如堆。

  • 雨夜有感

    朱颜残灯聊赖, 墙头荒草摇曳。 荒唐少年时, 莫言生死醉。 归去 、 归去, 那得白日贪睡? 细雨落叶入微, 白衣...

  • 2018-12-24

    细雨微风楼,何愁前路难出头

  • 闲来观细雨 巷陌少行人 静坐楼...

  • 入微

    手机记录生活,发现不凡之美!

  • 【入微】

    那条无尽的路究竟能走多远 唯一能肯定的答案 是不要停 -

  • 入微

    无心承雅趣,意倦懒翻书。 枯卧不得禅,却言清闲苦。 封控、静默,独居。节奏再一次被打断,生活的真实面目已然遥远模糊...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细雨入微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hepn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