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的危害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胃黏膜相关B细胞淋巴瘤等多种疾病的病因,如放任感染的持续,使疾病不断进展,最终可能导致罹患恶性疾病。幽门螺旋杆菌会导致胃炎,慢性胃炎可持续存在,但大多数患者并无症状,胃炎中有一部分转变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可进展为慢性多灶萎缩性胃炎,而后者中的一小部分患者经长期演变可发展为胃癌。
约15%~20%的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可发生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不及时治疗会诱发消化道出血,表现为解黑便或者柏油样便!部分消化性溃疡患者因大出血或急性穿孔而死亡,尤其是老年或伴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
幽门螺杆菌感染发展为消化性溃疡的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可极大改善患者的预后,目前消化性溃疡的死亡率已降至1%以下。
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补充抗氧化剂等综合治疗可以预防癌变,减少消化性溃疡的发生率!
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染途径
幽门螺杆菌具有传染性,目前研究人员推测幽门螺杆菌可以通过唾液、呕吐物、粪便等途径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也可通过手、不洁食物、不洁餐具等途径传染。幽门螺杆菌的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应注意手卫生,生冷食品要洗干净才能吃。集体用餐时最好用分餐制。家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碗筷高温消毒(消毒柜)。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在进行治疗时,应遵医嘱,禁忌饮酒,注意复查。
幽门螺旋杆菌的预防
日常饮食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感染和传染,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尽量吃经过高温加热的熟食,喝开水,生吃瓜果蔬菜时洗净、去皮。注意口腔卫生:幽门螺杆菌可在牙垢和龋齿上生长繁殖,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可能导致口腔有异味,难以清洁,因此需注意口腔卫生。提倡每餐后刷牙和餐后漱口,定期更换牙刷,定期消毒杯洗具。
定期体检:已有家庭成员明确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后,与其生活在一起的其他成员阳性率非常高,因此应及早防治。分餐、公筷:集体用餐时提倡采用分餐制、公筷制,食具要注意消毒,避免接触感染。杜绝家长将食物嚼碎后喂给宝宝吃。
避免吸烟、喝酒,不吃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饮食要营养丰富,少食多餐,细嚼慢咽。杜绝吃生肉:有不少人喜欢吃三成熟的牛排,或是吃火锅时肉还没有烫熟就吃,这种做法大大增加了接触幽门螺杆菌的机会。
幽门螺旋杆菌的治疗
目前推荐“铋剂四联”作为主要的经验性根除幽门螺杆菌方案,包括铋剂+PPI+两种抗生素。经典铋剂四联方案由PPI+铋剂+四环素+甲硝唑组成,目前已有将铋剂、四环素和甲硝唑置于同一胶囊中的新型制剂,有望在全球推广应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