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晨吃的是豆腐脑,包子。吃完之后走步回去,一边走,一边想。
小时候要吃豆腐脑,大概五天才能吃一次。因为村里要五天才会有一次大集,只有大集才会有卖豆腐脑摊子。现在还记得出摊的老板姓柴,听妈妈说他们家二代人都是作豆腐脑,在十里八乡很有名气。当时的标配是豆腐脑,油条或者油饼,没有别的了。虽然集市上也有另外两三家作豆腐脑的,但没有柴家的好吃,也没有柴家的生意好,去的晚了,早就卖完了,遇上年集人会更多,那个时候就会排队,现在想来,这应该是第一次排队吃饭。当然现在很平常了,在北京口味好些的饭店饭点都会排队。
柴家豆腐脑主要是卤作的比较好,在卤里有一种食材叫面筋,熬在卤里面,有点像炒肝;豆腐都是凌晨起来现作的。一碗豆腐脑有嫩嫩的豆腐,浇上卤汁,加蒜汁,韭菜花,香油,喜欢吃辣的,还可以加辣椒油,拌在一起,雪白点点,口感凝滑,加上两根油条这就是一顿早餐。不过,小时候我吃豆腐脑,是不吃豆腐的,只吃卤的。
现在村里已经没有柴家豆腐脑了,柴家第三代年龄和我相似,听说大学毕业之后就留在了外边上班,家里的老人岁数大也就不在出摊了,没了传承,味道也就成了绝响。长大之后,在外面也吃过许多豆腐脑,也知道了还有甜咸之分,当然也是都加了豆腐,因为没人只卖卤给我^_^,味道也差的太多了,好吃的永远存在记忆中,现在想来也许各地小吃就是这样慢慢的没有了。
好玩的是,我们二十多岁的时候大家都以在公司上班为荣,干净体面,作小生意又累又脏。而现在大学生毕业选择创业时大多都是选择餐饮业,这也算是一个轮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