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中小卖家选品之站内选品
或许你只是无意间点到这篇文章,说到选品,有人就会提到三分运营七分选品,有人会笑谈选品就像选另一半,还有人称选品就是一个江湖、、、、可见选品的重要性。而往往,重要或者困难的东西在日常中也有迹可循,所以,或许你不了解亚马逊不了解选品,但你读后也能发现某种相关点。
接下来主要分析亚马逊站内选品的考虑的角度,和分析的途径。
一、市场容量分析和竞争度分析
其实就像我们要去※※市场上卖东西,如果在ABC三个产品选择性得去卖,那么我们肯定要想,※※市场这三款产品的市场容量有多大?有多少人在卖?哪一个款更有潜力? 然后选个潜力大的,其实亚马逊站内选品也是相似的。
1.可以用主关键词去对应的亚马逊站点搜索,看有多少结果(可做为该“关键词”产品的现有卖家数参考)
备注:1.关键词找准(可用工具,结合站内,首先建好关键词库,分级;2.注意有的产品有同义替换词/符合地方的词 )
当关键词搜索的结果大于3万,其实竞争是比较大的了。
这时,可以思考:
1.长尾关键词(做细分产品);
2.就这个关键词的产品,尤其是下面的卖家Review大都是成百上千的
这时,需要自问是否有能力PK过下面的排在前面两页的卖家。
如果OK,数据记录在表格中,继续下一步分析。
2. 用主关键词去https://www.merchantwords.com/搜,可以查询该国家客户的搜索量(可做为容量的参考),记录在表格中
3.对比倍率,搜索量/搜索结果,倍率越大,说明进入该市场越有机会。
4.用主关键词去Google trends搜索,可以查询到该产品在目标区域的季节趋势,近几年的趋势;还可以对比不同产品的的趋势,搜索量等。
当我们把ABC三款产品做了上述的调研,做好数据记录后,可以总体分析产品的总体市场容量和产品的走势(供求关系,季节性/年度走势/生命周期等)。
不过,就像我们在生活中说到的货比三家一样,这些数据也需要通过其它维度去验证,接下来可以结合其它方面进一步分析。(或者第三方软件分析,分析行业的波动性,集中度品牌效应,类目的商品数,价格段,竞争度等,主要的通过不同角度或者不同数据源尽可能充分佐证)
二 、站内深度分析
1.用关键词在亚马逊前台页面搜索,分析前面前面两页产品的 Review和排名情况
用关键词搜索搜索,如果排名首页页产品(有的可能需要看到第2-3页),review相对比较少的listing(比如50个以内,甚至20个以内)占比客观,那么说明我们现在做为新卖家进去还是有机会的。
备注:具体看到几页,review数量的参考指标,根据所在的类目定,有的小类目当然必须做到第一页才有羹,竞争大类目可以参考到2-3页,不过不管大类小类目70%的订单都是源于前面两页的产品。
2.垄断性分析
比如有的产品,我们会发现基本被亚马逊自营/VE包围了,价格和数据自然是绝对优势,中小卖家基本没机会进入。
3.是否侵权,是否需要认证,能否搞定
这方面,其实是首位的,之前我们有个产品起来的很快,可是第二批货到仓时,被告外观侵权,查询后发现美国外观专利,只能下架产品。然后其它方式清了库存。
像这种,就是产品开发时就需要调研清楚的。不然及时这是一个不错的款,后期也会得不偿失,搞不好因为库存或投诉血本无归。
另外,有的产品需要认证,需要提弄清楚,需要哪些资料,能否搞定(对于中小卖家而言,最便捷的的方式是前期采购前就问好供应商是否能提供)
4.站内什么周期
这个可以结合目标Listing的Review分析,看历史Review和Rank的趋势。
可以借助工具如junglesout,camelcamel等。
三、自身产品的竞争度分析
1.根据类目分析
分析竞争对手产品的卖点,review结合自己能的产品,思考客户为什么要买我的? 我的卖点是什么? 有什么差异化?
分析竞争对手的种差评,自己能否改进?
类目产品的价格段,自己的价格段能否有竞争力;
2.根据关键词
根据关键词库的主要词,检索出来的竞争对手,分析自己想站的坑位?思考凭什么占到?
3.选标杆选,选竞争对手
综合以上,选出自己的标杆和对手,思考可以学到什么? 如何PK过它们,制定运营方案。
虽然是说选品的,其实后面部分是运营的前期思考,个人觉得选品和运营其实息息相关的,整个节奏应该流程化对接,这方面最近想到了一些流程化方案,在尝试运用中,效率和节奏的确会提高。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欢迎同行交流学习。
这篇小文,深度和广度还有限,关于选品和运营需要梳理输出的点也有很多。
后续输出的会以亚马逊运营为主,在此立个小小的Flag~
如果你恰巧路过,有任何idea但留无妨,拍砖也可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