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机崖练成,高经12丈,方经24丈,顽石36501块。挖皇室只用了36500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时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时聚得补天,独自己无才,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
为什么长24丈,高12丈?
为什么是36501块石头,为何只用了36500块?
带着这个好奇,网海里搜索了一翻。
有说这颗石头不止是贾宝玉的元身,也是《西游记》里的孙猴子的化身。呵呵,有意思。
当然,也有人从曹雪芹的个人经历上分析,这多余的一块石头,就是曹雪芹自己。
在读《红楼梦》之前,正好读完了明朝小说《明朝那些事儿》,又感兴趣清朝故事,在读二月河老先生写的帝王三部曲:《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目前读完康熙帝和雍正帝的历史,乾隆皇帝还没开始读,只是在雍正皇帝的历史里已经有了弘历(乾隆皇帝)的故事。
康熙晚期国库亏空,四阿哥胤禛(雍正皇帝)和十三弟胤祥追缴亏空,铁面无私,欠债大户有些其实是为康熙办私事的人。
比如《康熙大帝》小说里面的御前侍卫魏东亭原形可能就是曹雪芹的祖父。
魏东亭和康熙是什么关系?
魏东亭的妈妈是康熙帝的乳母(曹雪芹的曾祖母),魏东亭和康熙是少时玩伴,还是助力少年康熙除鳌拜的重要亲信,如同手足。
后康熙命魏东亭外出做官,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
康熙喜欢下江南,曾四次入住魏东亭家。为了保障康熙入住期间的安全和生活品质,魏东亭花了巨额资金修缮府邸,欠了国库很多钱。
魏东亭晚年因欠国库银两而生心病,生怕康熙于自己之前去世,自己还不起钱而遭不测,所以成天担惊受怕,最后在康熙前面去世。
康熙在位时,魏东亭被保护有加,但四阿哥继位时(雍正期间),据说国库存银不足700万。
所以冷面追缴亏空,还不起钱的很多人都被抄家,举朝担惊受怕。
这样的硬派做法,到雍正去世时,十三年期间,国库存银已达五千万两。(数据来源于二月河小说)
所以,在雍正追收国库亏空的时候,魏东亭家也被严酷逼债了。
所以,曹雪芹经历了康熙时期富足奢华的生活,也经历了被雍正抄家后清贫的生活。(感叹:一朝天子一朝臣)
这样的家族命运,曹雪芹个人的才华无地施展,只有内心苦闷,感叹自己是多余的那一块补天的灵石。
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末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俱无多,即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好:各种欲求?
了:了却?放下欲望?
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
顽石想来人间,僧道劝诫真言。
好一句“美中不足,好事多磨,乐极生悲,人非物换,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四句话,点醒芸芸众生!人生真相,何须苦,悲,乐,求?
你所有的欲望,不过空空而来,空空而去。活在当下,体验即好,何苦在欲望里沉沦?子女,钱,权,物欲,这花花世界呵,就是一场梦,一场幻觉。
所以文学,影视作品里会有那看似疯疯癫癫,无欲无求的“傻”人,实则悟透人生真意的智人。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石头记今之人,贫者日为衣食所累,富者又怀不足之心,纵一时稍闲,又有贪淫恋色、好货寻愁之事,那里去有工夫看那理治之书?所以我这一段故事,也不愿世人称奇道妙,也不定要世人喜悦检读,只愿他们当那醉淫饱卧之时,或避事去愁之际,把此一玩,岂不省了些寿命筋力?
古今莫不如此。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太虚幻境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甄士隐,真事隐。
对于这开篇的甄士隐,我有太多的问号。
一僧一道在甄士隐的梦里已经提醒他,后又来到他跟前,提醒他“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舍我吧。”僧道对他说。
但甄士隐并未在意,僧道便留下真言而去。
如此,他的命运被改变。
甄士隐如果听从僧道的劝说,把女儿英莲交给僧道,这红楼一梦会是怎样的梦?
不过,甄士隐没听劝,没在意这个潜在危机却是合理而正常的,正如僧道点化甄士隐时说的那样,痴心父母古来多啊。
直到如今,自己也是做母亲的人,更是理解这“儿孙忘不了”的痴心父母。
身为局内人,总是想不到,看不透,看不穿,即便与真言正面相遇,却又识不得真言。
站在读者的角度,知故事全貌,想来是否我们也可以相信命运,细细琢磨我们的梦境?是否也能提高我们的修为,提升自己的心性?
只是也不必太明白世事,太明白这世间真相,看透这世间或悲或苦,却并不能英雄救世救己,大概更过不好这一生了。
糊涂点未尝不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