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紫罗兰
许多父母或老一辈人都有一个误区,觉得养孩子不能孩子一哭就去回应他,抱他,逗他,这样会被惯坏的,其实大错特错!如果孩子有一天不再哭闹,而是自己安静玩儿的时候,他已经被深深伤害到了。
其实,人对于回应的需求从婴幼儿时期就非常明显了,如果得不到正常的回应,就可能给孩子的心理造成永久的伤害。
据研究发现,如果婴儿向妈妈发出信号,而妈妈能在七秒内给出准确回应,婴儿就不会有受挫感。但如果超过了七秒,受挫感就产生了。
如果总是受挫,那么,婴儿就会减少甚至再也不向妈妈发出信号了。
严重的宅男宅女,很可能都有这样的背景,经常不被回应,所以就不愿意社交,不愿意向外界发出信号。
其实呢,准确地回应并不是特别难。比如,一个妈妈讲过她的故事,儿子在和外婆玩,她就去洗脸了。儿子玩得很高兴,突然跑来喊:“妈妈,妈妈。”然后她对孩子说:“嗯,妈妈在洗脸。”
但是她突然意识到,儿子是想告诉她自己很高兴。于是妈妈说:“你是不是很高兴啊?”孩子“嗯”了一下就自己跑开了。你看,妈妈回应了孩子的感受,孩子的感受在那一刻被确认了,于是就有了存在感。
如果孩子总处于没有回应的绝境,长大后就会衍生出很多有问题的沟通方式。比如,一位女士和父亲吵架,愤怒之下回到房间,把门用力带上。不管父亲怎么敲门,她就是不开,并且心里有种快感油然而生:“你们很少回应我,让你们也尝尝没有回应的感觉!”
还有,在回应的时候,注意一点,“哦”这个字最招人烦,就是因为它没有内容,不算是正常的回应,一定要具体回应的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