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外国的汉学家曾经说过,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都隐藏着一个儒者,一个佛教徒,还有一个强盗。
01聪明的郭威
(1)刘承祐在把五辅臣干掉四个后,偏偏漏掉郭威。在平叛过程中刘承祐的心腹兵败,不得不再次启用郭威。
“吾欲烦公可乎?”
“臣不敢请,亦不敢辞,唯陛下命。”
(2)新皇帝想成立自己班子,通过军功提拔。
郭威攻打李守贞方法——“筑城”
三面筑城,一面城外埋伏。
李守贞的确是瓮中之鳖了,只要不断攻城,不断地消耗,就足以让河中城崩溃——但前提却是要以战具的毁坏和士兵们以可怕数字的死亡去换取。与其我主动去攻,去承担损耗,为什么不让对方攻我,让对方承受损失?
最重要的是在这围城的一年中,赵匡胤有了巨大的收获。他在主帅的身边听到了也看到了许多实际演练中的领导艺术与被领导技巧,这对他的成长有着巨大的教育意义。他学会了怎样做个下属,更同时现场观摩了怎样才能做一个成功的领导。军队这个大熔炉开始锤炼他,把他去芜存菁,从一个渴望进步的青年变成了一个快速进步中的职场青年。
(3)黄旗加身
郭威攻进开封后,与后汉达成以下协定:
第一,这座江山仍旧姓刘。这条根本国策,不可违反,不可更改,更不可怀疑,上至郭威下至庶民一体有效。所以也就不存在谁是反叛,或者日后还有什么平叛;
第二,具体由谁来当这个皇帝,则由文武百僚、六军将校,议择贤明,以承大统。结果很快就会出现,大家都不要急,请安静等待;
第三,在此期间,一切国事由太后临朝听政,百官官复原职,但决定权暂时授予了郭威。
问题一:郭威为什么不趁着抢劫都城,后汉皇帝新死的时候一举搞定天下?
答:时机不成熟。郭威那时候没有真正掌握他手下的军队,也就是说,枪杆子虽然不见得再姓刘了,可也绝对没有姓郭。
问题二:郭威为什么要一而再,再而三躲避,推脱众人的拥戴?难道他对皇位真的没野心?
答:无非是看到自己内部不稳,而刘氏尚未死僵,所以要稳定一下局势,让敌人不至于马上出现。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不惜动用百官来“公选”出当时最有实力的刘族精英刘崇父子来当“皇帝”和“太上皇”,来争取自己的宝贵时间——多得军权,或者叫做获得野心。
所谓的契丹来犯,纯粹是一个骗局,郭威带着军队以那么慢的速度去“郊游”目的是,让所有的士兵来个投名状。他要的不是人头,而是当初还没被抢劫的开封,这些傻大兵自以为占了天大的便宜,凭空发了笔横财,却不料从此就上了郭威贼船,跟着他不得不反,再没有了回头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