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先生把我从课上叫回去,商量孩子事,他说周日去孩子舅舅家一趟,看看孩子舅舅如何说。我心里此时有抵触,心想,又想着改变孩子,为什么不能把改变的焦点收回到自己身上呢?我能感受到他的焦虑之心。
今天在弟弟家,先生又说了很多我的不是,我心里很不好受,我给他说,你想控制我,可是我不想被你控制。你如果还有控制的心在,孩子会很难接受你。谈话不欢而散。
路上,我一直在反思,试着用行为作用与反作用来解释我和先生这种状况。我的起心动念是什么?他生气,一定是我的行为态度让他不满意了。在他看来,很简单的一件事为什么你就做不好呢?他发脾气,是希望我的能力能够提高,只是他不会这样表达,他只会一不合心意就用发脾气的方式来表达,我应该帮他看到,“你是不是想让我能像你一样做的更好?我没有做好,你是不是很失望?是不是特别希望我能做好?”如果我这样表达,他一定不会生气起情绪。
但当时的我只是表达我做不到他要求的那样。所以他说我执拗,我说他强势控制,就会纠缠在一起,互不相让。而且自己还特别委屈,觉得他一直这个样子,简直没救了。
现在调整心念细细把事情理顺后,心里也顺畅了很多。在事情的处理上,我是有主动权的,只要改变自己的受害者心态就行。
感恩魏老师的大爱智慧引领!
感恩家人们的陪伴支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