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读后感
张珍奇
读了这本书以后,让原本讨厌昆虫的我也发现昆虫的有趣。
这本书的作者是法国的法布尔,他花费了大量精力来撰写《昆虫记》这部十卷本科普巨著。在字里行间,我都能感受到法布尔认真严谨的科学,也体会到了他发自内心对生命大自然的热爱。
跟随作者来到他的“ 钟情宝地”,看到了他对“ 宝地”里的昆虫介绍,认识了许多没见过,听说过的昆虫,例如:大孔雀蝶、小阔条纹蝶,象态橡栗象……
这本书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篇是《蝉和蚂蚁的寓言》,因时代生活的限制和文学创作需要,拉封丹笔下的蝉并不符合自然的真实,他以为蝉是一种蚱蜢,而法国画家格兰维尔也犯了和拉封丹的同样错误,他的画中的第二个人物形象与帐篷一模一样,格兰维尔也没弄清楚蝉的真实模样,他再现了以讹传讹的错误。
通过儿童船的寓言故事也告诉我们,未加思考的盲目背诵和学习,会让荒谬的错误流传下去。只有经过自己的思考和观察,才能发现自然的真实,否则只是对臆想进行不负责任的传播。如果我们对生活仔细观察,善于思考,便会掌握许多有趣的自然知识。
昆虫虽小,但在法布尔笔下却也显出“人性”,在圣甲虫推着粪球过斜坡路时,稍不留神,粪球就会滚落下去,但当两只圣甲虫同时推一个粪球时。一只在前,另一只在后,这样团结一心,顺利过了斜坡路,粪球就没有滚落下去,这也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力量虽小,但团结起来就大了。
法布尔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把我们引入了昆虫世界,让我们得到了珍贵不朽的启示。
读《昆虫记》有感
吕文阳
《昆虫记》让我改变了对昆虫的一些认知,以前总觉得昆虫长相奇特有难以靠近,读完这本书才让我觉得昆虫是多么有趣。
《昆虫记》不用想就是记录关于昆虫的,是法国作家法布尔写作的一部“昆虫世界永恒的史诗。”并于1910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法布尔用善于观察的眼睛,用哲学家的语言,带领我们走进美妙的昆虫世界,带领我们走进科学神秘的大门,领略昆虫的习性。
翻开这本书,我不禁被书中细致而又不失生动的描写所惊叹: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肥,螳螂的外形虽典雅优美,如同真诚的祈祷者,但却生性凶残,不惜吃掉同伴;朗格多克蝎虽有毒针,但也拥有柔软的母心,细心呵护自己的宝宝……作者法布尔花费了将近一生的时间去探索这微小世界的奥秘,让我认识了不少的昆虫,并且了解到了昆虫们产卵,孵化,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法布尔笔下微观的世界也让我吸引,从作者描绘的昆虫中,我最喜欢的是蝉,很是有趣。蝉最早出现在夏至,幼虫从手指粗细的地下洞穴爬出来,一找到合适的植物,就开始进行蜕皮工作,它那坚硬的外皮从背部裂开,经过半个小时的努力,身体才能完全出来。蝉是为快乐而放声高歌,永远不知疲倦的歌唱家,雄的蝉腹部有发音器,能连续不断发出尖锐的声音,夏天时在高树上高歌不停。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品质值得我去学习。
《 昆虫记》不仅仅浸溢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含着一种精神。那种精神就是求真,即追求自理,探求真相。这种精神让我们在大自然中尽情探索奥秘;这种精神让我们在天地间尽情领略!
而这,就是法布尔的精神。
《昆虫记》读后感
杨雯昊
《昆虫记》是法国作家法布尔写的一部科学著作,被世人称为“昆虫的史诗”。
法布尔用善于观察的眼睛,用哲学家的思维,用文学家的语言带领我们走进美妙的昆虫世界,带领我走进科学的神秘大门,领略昆虫的习性。
跟随法布尔的步伐,追踪昆虫的足迹去看那充满智慧的小虫,在荒石园中一个人耗尽一生的精力,流失了一辈子的光阴,用尽了一生的热爱。在观察了不起的昆虫时,他卧在地上,藏在草丛中,就为了仔细的观察研究昆虫的一举一动,从他平凡的身影中折射出来科学家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蝉四年黑暗的苦工,换来一个月在阳光中的快乐,产出黑暗的土地,折服四年,在陆地经受各种嘲笑和磨难,仅仅为了不到一周的自由高歌,蝉是如此高洁,他们面对艰难的生活,积极乐观,我们也应该学习蝉的这种精神。
《昆虫记》教给我许多道理,让我在生活当中遇到问题时学会了思考和观察。通过读《昆虫记》,我感受到了《昆虫记》不仅仅充满着对生命的敬畏,更蕴含着追求真理,探索真相的求真精神,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要像法布尔那样要有一种追求真理的实践精神,而且还要坚持不懈,即使条件艰苦,也要去奋斗。
《昆虫记》读后感
汪桂朱
翻开《昆虫记》,我仿佛走进了一个奇妙又神秘的世界,在这里我看到了一幅幅有关昆虫的精彩画卷,在这里我了解到了更多神奇的秘密。
《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也是一部不朽的著作。
我十分佩服作者那份坚持不懈的精神,他愿意花费一生的精力去研究昆虫的世界,能忍受住寂寞,一心一意只为自己的兴趣所在。
生活中谁曾留心过蝉的第一次蜕皮;谁曾了解过蟑螂是怎样捕食的;谁曾观察过屎壳郎制作粪球;谁会想到石蚕原本是生长在芦苇丛里;我们所忽略的东西,都一一被法布尔记录了下来。
蝉带给我的印象很差,每到烈日炎炎的夏天时,它就会发出难听的蝉鸣,惹得人心烦意乱。但其实蝉的一生都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尊重和赞美的,他在刚出生时就要遭受一次来自敌人的迫害——蚋。一个原本比蝉弱小的昆虫,在蝉妈妈面前竟成了庞然大物,蝉妈妈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孩子被毁坏而“无动于衷”。
蝉在地面上生活的时间也是非常有限的,只有五个星期。但在这五个星期里,他永远不会停止歌唱,大概是希望用歌声延长他这有限的生命吧。他明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却仍然不放弃歌唱。
《昆虫记》告诉我们,人类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包括蜘蛛、蝎子、蜜蜂都有一个紧密的联系。昆虫也是地球生物链上不可缺少的一环,昆虫的生命也应该被尊重,不应该被忽略。很多事不是因为有意义才去做,是因为只有做了才会有意义。
法布尔用他勇于探索的精神,在为我们讲解生物知识的同时,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向大自然的门,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广阔。
《昆虫记》读后感
何焰举
这个星期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完了昆虫记,剩余的章节,也让我深刻的认识到了法布尔笔下的昆虫。
我曾读过多类书籍,但像《昆虫记》这一类的书,我还是第一次接触。他把昆虫描写的栩栩如生,如摔跤风螳螂,蝉等昆虫,有些甚至我们都没见过,当然我们也不会有这功夫去观察一只小小的昆虫。可法布尔却不一样,它感受到一个不一样的昆虫的世界,平常我们只认为蚂蚁只会搬家和搬运食物,可读完这些章节以后,我真是赞叹不已,大开眼界。
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多大的兴趣,可当我走进这本书的时候,我就已经被这本书深深的带入,我从这本书中了解到了蝉如何不适合他们使用的工具,如舍腰蜂,喜欢在温度极高的地方筑巢,以及萤火虫雄雌的区别,使我对这本书有了极大的兴趣。
同时这本书更吸引我的地方是作者对自然和生命发自内心的热爱与敬畏,在作者研究昆虫的斜线和房屋的特点时,它都会像侦探一样用放大镜细致入微的观察昆虫的一举一动,一步步的深入,并且对每一种昆虫作者都采用自己独特的研究方式,通过法布尔《昆虫记》这部著名的作品,我们也能从中学到许多,如有些人在生活中总是独霸一方,可谁知他小时候却处处被人欺负,可见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真正的强者,也不存在绝对的弱者。
《昆虫记》这本书带领我们走进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秀丽,在这里,我对自然界的事物都有了不一样的看法,让我知道了我们应该善待每一个生命体,保护环境,齐心协力维持生态的平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