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成长的三要素:学习、经历、思考。
学习能够指导经历,指明方向,缺少学习会像盲人摸象,多走弯路。
经历和思考合在一起是经验,缺少思考只有经历,谈不上经验。
有一个导师的指导,比看书和资料有帮助得多。
少读快餐式的文章。
要学会把自己的知识点和资料结构化整理。
要把自己也当成产品去迭代成长。
1、对于经历,要有好的项目做支撑:
产品经理的成长必须要通过实践完成,这是绝对不能少的环节。跟有过经验的产品经理接触,能明显感觉到他的思维方式是有特点的,而没有经验的产品经理即使读再多的书,也不能说出个所以然,只能谈概念,都是比较浅显的理论。所以产品经理的招聘比较看重实践经历。
实践也不只是看看帖子、做做零碎的功能而已。好的实践要全程参与一个完成的项目。看到它的起承转合,看到它如何从0到1,又怎么从幼小变得成熟。完整的项目可以尽量多地接触到产品经理可能接触的工作,比如战略讨论、基本的产品模型构建、用户研究、需求分析、MVP的设计、核心功能的设计、迭代、增长等。跟完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或者至少跟到一个产品的成年阶段,对产品经理来说是比较好的项目实践,但最好是能够有在工作流中各个环节和产品各个阶段的经历。
因此,产品经理应该找的好项目应该是相对具体和完整的。不是那种大家试一把,行就一夜暴富,不行就散伙的团队,应该是你坚信产品至少能走完一个生命周期的项目。
2、好的导师
好的导师是产品经理学习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很多新人都忽略导师的作用。作为应届毕业生去初创团队独立负责产品看起来很光鲜,但也很危险,领悟能力好的当然可以再实践中飞速成长,但大部分刚从校园里出来的学生是毫无产品方面的只是储备的,对产品工作也是一窍不通,只能看看自己手机里的APP照葫芦画瓢,翻一翻网上的快餐式文章作为指导思想,这样的经历对成长当然不会有多大帮助,甚至还会有副作用。
产品经理的很多知识体系都不健全、工作内容差异大,这也就意味着我们没有普适的标准可以检验自己的成长情况和做事的好坏。如果是工程师,可以写完代码立即就能看到所有的措施和警告提醒,知道自己哪里写错了,哪里需要优化。但是产品经理就难多了,需要提醒的时候身边没有导师在,那就可能会一直错下去。因做产品时发现问题不一定是在设计中,很可能是在实现后。等整个团队都根据你的方案把产品推动完成后,才发现用户不喜欢、功能有问题,那试错的成本就太高了。而且对没有经验的产品经理来说,很难自己判断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怎么判断一个导师是不是够好呢?
可以先看他的背景和曾经做过的产品,如果你觉得是公认的好产品或者公认的好团队,就不会特别坑。
然后可以看平时工作中,他能对你起到的帮助,他的建议是不是有效,要是他也不能经常给你提醒,不能帮你进步,也称不上是好导师。因为确实有种只能自己做好产品但不懂怎么传授给别人方法的人。
最后,可以用一些问题来考验他,尤其是你不懂得、比较难的题目。要确保他比你懂的更多,这样你才有跟他学习进步的空间。
一旦确定他是位好导师,那就考虑先成为他那样的水准,不要想着一蹴而就。当下的榜样应该是自己能够在一定时间内追赶得上的,等你跟榜样水平接近之后,就可以再考虑换一个更牛的人作为榜样。
3、学习要博采众长
作为产品经理,遇到任何问题,或者说遇到任何感觉是知识空白区、思路不清晰的地方,除了跟专家和前辈请教之外,最好还是找到相关的书本资料多学习一番。不必特别在意出版日期,也不用太关心是不是完全符合自己当前的产品,很多知识表面上差别很大,很实质上都是一样的,道理可以通用的。这样就少走很多弯路,节省很多成本。
把相关的、相似的知识纳为己用,这是博采众长的初级阶段。更高级的阶段是能把看似完全无关的知识,纳入到自己的产品中来。
不要只把自己对知识和经验的追求限定在产品设计和用户研究这些层面,要尽可能多地接触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它们会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发挥作用。
4、素养
产品经理需要逻辑、判断、理性、协调,不过不代表产品经理就不应该对世界充满美好的想象,或者产品经理就应该是唯利是图、冷血粗暴的。对于文艺、感性的这些素养,能让我们的产品变得更好。
5、审美
产品经理可以不懂设计,单一定要有审美。
审美是能够辨识一个东西究竟是美还是丑的能力。很多人的认知是有问题的,他们认为审美是个人主观的事情,因此也就没有标准。然后实际上审美也是有门槛的,所谓的我觉得差不多,没觉得它丑只是不具备审美的能力。如果一个作品足够美,那大家喜欢它的角度可能不同。但如果一个作品很丑,懂得审美的人就能找到同一个它丑的地方。
审美不一定只用在产品设计上,写的文档、做的原型、PPT等都能更加让人赏心悦目,更能体现一种品质感,让人产生认同。格式糟糕、界面丑陋、配色恶心的文档和图片会让人感觉你是没有追求的人。
团队中有比较专业的设计师,可以多跟他请教。没有的话。每天逛逛Dribbble、Behance这样的设计师网站也是好的。
6、善意
对美的追求会融入产品中,对他人的善意也是如此。有的产品,你用的时候能够体会到它很有戾气、很着急、很粗暴,甚至会有高高在上的优越感。不仅用的时候体验糟糕,更可气的是你还能体会到他们并没有要改善的意思。
抓住人性的需求、人性的缺点去做功能是没错的,这也是门族需求。可你总能看到有的产品释放着浓浓的恶意,并不是在说让我来帮助你吧,而是在说你本来就不是什么好人,比如做金融的鼓励你大胆理财,不管风险承受能力就推荐高风险的产品。
产品经理要有一些善恶观,不只是要寻求内心的平静,也要让产品的形象能让人接受、让人然可。个人的恶成不了气候,但如果面对成千上万的用户,所做的恶果会成指数成长,最终不可收拾。谷歌的不作恶的理念让人传颂多年,其中的价值观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在把控着大量信息和用户权益的时候,要学会放弃一些微利来换取用户的信任。
7、有趣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很多前辈和业界大佬,无一例外都是有趣的人。他们并非因为有了成就之后才变得有趣,而是因为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才让他们变得有趣,同时也能够事业有成。
有趣跟好奇心是分不开的,也跟对事物的了解程度分不开。如果你没有多看几部美剧,你体会不出美式的幽默来;如果没读完整本的悬疑小说,也掌握不了它的趣味。只懂得简单计算和代数是不能领会数据之美的。
当你对趣味有了追求,那你也会慢慢变得习惯于对任何事物都产生好奇,也对任何事物都有了求知欲。
在很多氛围很极客范、创造力旺盛的团队,凭借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经常有各种好玩的点子出现。它们有的成为彩蛋,博人一笑;有的解决难题,产生了额难以估量的价值;有的则提供了很好的思路,让大家收获良多。
即使没有这些,变得有趣至少还会有最直接的好处,那就是让你在团队中更受欢迎,或者让你早些找到对象。
成长建议:
如果你曾经以为产品经理的进步应该是禅宗里顿悟一样的状态,那要尽快除掉这种印象。很多有光鲜经历的产品经理展现出来的都是他们对产品高超的领悟能力和对团队的把控能力,看起来像是天赋,其实不然。
就跟很多人以为明星只需要长得好看,歌星只需要嗓门好就可以了,一样荒谬无知。产品经理的成长也需要积累。用户研究、需求分析、产品设计等工作流中的技能项,有很多知识需要去了解,有很多基础的概念需要去学习;而如何协作、沟通、管理,如何提升逻辑能力、演讲能力、文案能力,也都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的事情。
首先要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尊重这个职业,承认自己在很多方面的无知,才能更快地成长。
——整理自知乎产品大V“刘言飞语”的live和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