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葵:别名:巴巴叶。分布南北各地。嫩叶可食,春、夏采收,洗净,沸水焯,做汤、炒、馅均可。具有清热润燥、利尿除湿的食疗功效。
豆茶决明:别名:山梅豆。荚果,种子可食,8-9月采收,嫩荚果可煮食,种子成熟后,可剥取,煮食。
反枝苋:别名:野苋菜。分布东北、华北、西北地区。是一种典型的田间杂草。幼苗及嫩茎叶可食,春末夏初采,洗净,沸水焯,凉水浸泡,凉拌、炒、汤、馅均可。
防风:别名:屏风、白毛草。分布东北、西北、华北地区。幼苗和嫩叶可食,春采,洗净,焯熟,凉拌、炒、汤、馅均可。可抵御“风病”,对风湿、风疹、破伤风等症有极好的疗效。成熟干燥的根茎可入药。
甘菊:别名:野菊花。各地常见。花瓣可食,秋季盛开时采摘新鲜花,洗净,凉拌、炒、煮粥、沏茶、泡酒。
甘露子:别名:地蚕。分布近水湿润处,中国大部分地区。块茎可食,肉质脆嫩,秋季挖取,洗净,可直接炒食,煮食。也可腌制食用。甘露子是驰名中外的“八宝菜”。
狗尾草:别名:狗尾巴草。广泛分布各地。种子可食,夏、秋采集,舂去外壳,熬粥食用。
猴腿蹄盖蕨:别名:猴腿菜。生于山坡林下,分布东北、华北及山东。嫩叶营养丰富,含多种维生素,在4-5月,摘高10-20厘米未张开的嫩叶,洗净,沸水焯1分钟,凉拌,炒食,也可腌制或晒干菜。
黄精:别名:土灵芝。生长在沟谷、林间,山坡半阴处,分布东北、华北等地。嫩茎叶和根茎可食,春季采嫩茎叶,洗净,沸水焯,凉拌、炒、汤。春季或秋季采挖根茎,洗净,炒、煮、蒸或炖,滋补。黄精果子,成熟后黑色小圆球。不能直接食用,可煮粥或泡水,味道有些油腻,可增强免疫力。
藿香:别名:人丹草。在山坡、要间、山沟,分布各省。嫩叶芽和新鲜花序可食,在4-6朋摘嫩叶芽,洗净,沸水焯,换清水浸泡1天,凉拌、炒、汤均可。藿香花色艳丽,全株散发香气,可起到驱蚊虫的作用。花果期6-9月,种子像芝麻,圆圆的,一头尖,黑褐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