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素老师的语文教育叙事
![](https://img.haomeiwen.com/i12266650/e59fa2a1d21e6370.jpg)
阳光检测的第一天,上午监考结束。语文检测题很活,除了字词、病句修改、排序这些较为常规的客观题型,还增加了文化常识的题目:花甲重逢增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添一度岁月,你猜这个人多少岁?对,141岁,可是好多同学自作聪明,说生物学上人不可能活到141岁,所以没有选。
语文的学科是有语文的特性的,不能过分依赖其他的学科思维去解决语文的问题。这让我想到之前有一句话的理解“博学而笃志”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人生道理,用语文的表达是“启示我们要坚定志向”,但有的孩子用政治上的表达“人要立长志,不要常立志”,很多看起来差不多的表达在学科思维上却差了很多。
名著检测题比较正常,默写默的除了一句“小桥流水人家”全都是小学阶段背诵的诗歌篇目。阅读理解部分,从诗歌到文言文到社科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再到散文阅读,几乎都是情境型题目,有两处直接考了诗句和对偶句,不知道平时带孩子们写诗对他们答题有没有帮助。还考了电影的分镜头,互动区留言等,语文越来越着眼于在真实的语境中的真实运用,他们平时的语文知识积累必须转化成语文的能力。
作文一篇是书信体的写作,写初中半个学期的生活体验,还有一篇是命题作文《7》,二者任选其一。命题者用心良苦,出题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但还是有同学觉得作文题很难。第一篇书信体格式容易出错,虽然我已经非常详细地给孩子们讲解过书信格式和说话的语气,题材也特别容易散,我看有孩子写了近800字还刹不住车,如何有重点地写景叙事写人,依然是记叙文的训练重点。不少同学选《7》这个题目,其实我很期待题目写的内容,一个数字七,让你想到了什么故事?让你联想到七的哪些不同的含义和哲理?要写好并不是那么容易,需要思考力甚至丰富的生活和阅读积累。
下午读了乔劢同学推荐的书《35公斤的希望》,我很喜欢这样的师生共读。我被乔劢同学的推荐打动,我说我也很想看一下这本书,于是他就把书给我送来了。难得有一点空闲,书也不厚,很快看完了。主人公格雷古瓦在入学申请书中写道:“我希望被你们学校录取……我想生命里不仅有成绩,还有动机。”是的,生命里的动机是多么重要啊!
学习也应当是一件美好的事,你的动机是什么,她就会引领你走上什么方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