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上映已经很久,依然难以忘记首看时坐在椅子上颤抖着看完结局,瘫在影院的场景。
"标签之意"——观《奇异博士》有感看了许多豆瓣评议,有写特技的,有写哲学的,有写灵修的,而今天想写点"小而美"的——"标签"这个没人提及的细节。
逐个撕掉标签的过程,你可以看看这个片子
主人公斯特兰奇博士是一位外形俊俏,医术高超,名声显赫的外科医生。做手术要挑,跟伴侣傲娇,对同事碾压就是他"逼格"的体现。
就在走向大好前程的路上,一场车祸突然而至,几十节手骨的断裂直接导致他再也不能拿起手术刀,所有的光环弃之而去,之前骄傲的标签全没了,把他赤裸地还原于世界。
一个典型漫威英雄故事的开头。
但我不想落入剧本分析的套路,而想说说你我,赖以生存的"标签"体系。
你给自己盖上的标签有哪些?一个作家,一名全职妈妈,一个热爱学习的人,还是一个loser?我们与这些标签又产生了多少认同?想象一下,有一天你也跟斯特兰奇博士一样,被撕去了这些标签,你还有没有“自己”?
今年年初首次看电影时,我就在这个“扒皮”的过程。当时的我放弃了婚姻,调整了工作,远离了朋友,放手了孩子。不久前我还给自己贴的标签是,一个有着完整家庭的女人,被人呵护的爱侣,孩子已2岁多的妈妈,单位里的中流砥柱,朋友里的开心果。如今这一切都荡然无存。
标签如同衣服一般,撕掉的自己全裸在世上时不只是丢人,是惊恐,更是嫌恶自己。
现在尽管风波已经过去,课题却一直留在心中。于是当斯特兰奇博士去找古一法师,一再因为残手无法进入练习时,我深深地理解。直到古一将他推进喜马拉雅极寒的境地,面对生存的唯一选择时,他才放下头脑中对标签的极度认同,全心全意面对当下的问题。所以,时常跳出对标签的认同,问问自己没有这些时我是谁,是我们能轻松前进,回到当下的不错法门。
是不是贴标签就没有意义?
复看《奇异博士》源于一位玛雅老师的朋友圈,她从这部电影看出了无限“可能性”,我也同意。我们之所以一步步走到如今,就是因为过去父母,学校,老师,社会一步步给我们贴的标签所塑造成。觉察到这个过程,那我们就可以给将来贴上标签,预设前景,为之努力。记得李欣频在她的天赋课上,也引用了量子学中“观察者影响观察结果”的理论,来说明同样的道理。而实际生活中,也不缺乏李笑来,彭小六,咪蒙这样活生生的例子,演绎着"预设未来"的脱胎换骨之路。
影片中斯特兰奇博士,当他不再纠结于残手之痛,而是发挥了之前做博士时的专注与学习精神,通读了黑暗魔法之书,直接奠定了最后取得胜利的逆转要点。这于我,我们每个人都有可学习之处,不要被过去的光环所遮蔽,而是要把那个塑造的过程再复制,就可能创造不同版本的自己。
于是我重新开始学习写作,因为在写作中我继续表达着自己,而一篇好的文章,它的立意组织成稿呈现,都像极了我过去制作节目时的过程。同时我也遇到了过去组织节目时的瓶颈问题。但如今瓶颈是痛苦,也蕴含希望,就好像《奇异博士》里斯特兰奇与黑暗的无数个谈判,我与自己的瓶颈和成长也因为写作,继续着一次又一次谈判过程。
标签到底应该怎么“为我所用”?
标签代表着我们成型的过去,它的意义在于精神内核,而不在于成果。成果让我们如斯特兰奇博士一样沉溺,而精神内核另我们也如他一样精进。
“一块听听”的“脱不花”唐颖珊昨天发了一篇文章里讲“我前段时间还发信息给我当时的组长,他当时带着我形成的很多良好工作习惯,我都保持至今,现在在一块听听的运营团队里也有注意培养。”
她撕掉了央视总编室的标签,现在奔赴在“网络脱不花”的路上。这篇文章的题目是“保持随时离开传统媒体的能力”,里面花了一个篇章介绍自己刚撕掉传统媒体标签时多么恐慌,犹如走一条“长长的黑色隧道”,当她把“一块听听”做出眉目的如今,回顾过去,也花了一个篇章总结传统媒体的锻炼对她现在工作的益处,甚至推广给整个"一块听听"团队。所以,也如同斯特兰奇的道路,撕掉标签一定有一个痛苦的过程,这个时候去惦记标签的成果只会让人痛苦和发挥不出来能力,而放掉这些,把能力提炼出来拿去复制,才能使我们“穿过隧道”,争取到与黑暗谈判的机会,从而一次次打败怪兽,取得升级✌️
"标签之意"——观《奇异博士》有感关于《奇异博士》还有许多想写,所以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也邀请您参与下面的话题征集,我会根据大家的反馈挑选来写。
1 星座专题:水土冥三星逆行,毫无招架之力?
2 面对死亡专题: 死亡,它是解脱还是恐惧?
3 黑暗系列:嘿嘿嘿,黑黑更健康
4 成长系列:亲爱的,请一个人好好活下去
5 情绪精通系列:跳出去,跳回来
在此感谢您的阅读和参与,回复不仅鼓励小女子前行,我还准备了免费的星座命盘/玛雅命理解读答谢您哦,有微信的联系我,没有微信的在回复后,我会主动加您。愿大家吉祥如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