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0195186/ce55efba93f8821e.png)
亲戚小孩高考,上了二本线,问怎么填志愿?
高考志愿第0条原则——有明确兴趣爱好与人生目标的,自己填,不用看。
其次,第1条经济原理最优原则序列为:优先大城市,再次名校,最后才是专业。
理由是,
1. 大城市,未来的人口聚集地,也会是资源整合最丰富的聚集地,近水楼台先得月,优先。
2. 名校,不仅有更好的师资、平台、好同学、好校友、好氛围、好伴侣机会,还会是将来名企们优先选择人才的地方。
3. 专业,一般情况下,学校里学的东西,毕业后,或者两三年内,基本落后淘汰了,你要真正能胜任将来的工作,需要继续自我教育。
而且,很多名企招人不看专业,你只要是名校里出来的学生,默认你不会太差,有很大的可培训空间。
既然如此,你只要有机会进入名校,读什么专业就不在乎了。你若是心足够大,甚至可以报北大里的道教专业。呵呵。
在有选择的情况下,专业又优先考虑基础专业,比如,训练一个人文字能力与理解能力的语文,以及所有理科基础的数学思维。
其次,才是技能型专业。比如,会计、法律、人工智能。
因为,未来的职场,将会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而只要有了基础的思考能力,在此基础上的再学习,就会是很轻松容易的事。
而技能型专业,却在当前瞬息万变的时代里,很容易昙花一现。你刚刚学成毕业,它的时代已悄然离去,留下你空悲叹。
第一原则序列,听上去很有道理。
但是,每一个道理,都有其适用范围。
这个序列的适用范围,就是成绩好、经济好的中上水平少部分优等生们。比如,一个中大型企业家的孩子,就更合适去大城市里学习培养全局观的金融、经济、哲学等。
而对于成绩和经济都不满意的中下水平条件的群体,并不完全适用。比如,一个普通工薪家庭成绩一般的孩子,更适合去学习毕业就能就业的会计、医生等。
理由如下。
更大的城市和更好的学校,同理适用。
区别点在于,当你已经只能在中下水平的条件下做选择时,专业型技能,要优先于基础型技能。
因为,
一、成绩不满意的孩子,更需要专业的老师教会他第一项谋生技能,在此基础上,再谈论他未来的自学能力与发展空间。
二、经济不充裕的孩子,更需要在毕业后立刻拥有一份谋生技能,他们没有更多的条件再去被培训和运用基础知识自学成材后再就业。
三、非名企的中小型企业,没有完善的培训机制和时间周期,更需要拥有相应基础专业知识的人选,前辈带一带,就能协助。
四、非名校的三四线城市、二三本大学,基础专业的学习效果,给一个人的思维能力训练加成有限。
那么,当优先考虑技能型专业的时候,如何避免毕业就过时呢?
优先选择未来五年十年大概率不会被淘汰的技能型专业。比如,老师、医生等。
再次评估选择新兴技能型专业,比如,人工智能、国际金融与贸易等。
在此基础上,结合个人兴趣爱好,选择自己的人生。
若真爱,冒风险,也值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