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我们踏春,追逐绽放在春景里的绚烂色彩;我们祭祖,感受弥漫在空气中幽幽的怀念。踱步河传湖边,一边是湖光潋滟,一边是绿草无际,楼宇林立;脚下是花香鸟语,头上是蓝天白云。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刚刚细读了李大钊同志与五峰山的传奇故事,诚如“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多么感人肺腑。
清明注定了要与迷离、缱绻、伤感、惆怅缠绵在一起。尘封已久的回忆,顷刻间苏醒,涌动。仰怀公能先贤志,陶铸恢宏河传魂。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风雨如晦。清明之际,我们何不回望那一段历史,感念先贤精神。
前人的历史,首先是一部关于“气节”的历史。他们以自身的人格诠释了什么叫“气节”,什么是“教育救国”、“知识救国”,什么是知识分子的历史担当。淋漓尽致地彰显了“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誓死不当亡国奴的崇高民族气节。
朱自清说过,我的全世界只有几个人,我若失了他们,便如失去了全世界。
他,家族三代爱国,祖父推崇维新,父亲谱写爱国诗篇。日军侵占东三省后,其父绝食绝药而亡,他悲痛欲绝。面对日军抛来的橄榄枝,他不为所动,坚定自己从史学上帮助中国的信念,在父亲的丧事还未办完的时候,离开了京城,汇集到了西南联大这支南迁的队伍当中。他,是陈寅恪。
他,在兵临城下之时,无视日军承诺的优厚的待遇,毅然放弃舒适、体面的生活,带着一桶饼干,带着孩子,夹着两本书上了船,混入了难民队伍南去,而绝不在沦陷区替日本人办大学。他,是闻一多。
最光辉灿烂的坟墓,不是伟人们遗体所安葬的坟墓,是他们的光荣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有犹长春风。
撰稿|田一彤,推送|周冰,图片|来源于网络,责任主编|陈晓璇 ,蔡慧杰,来源|校团委新媒体中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