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我们踏春,追逐绽放在春景里绚烂的色彩,我们祭祖,感受弥漫在空气中幽幽的怀念,我们的中华文化散发着传承千年的迷人魅力。踱步河传湖边,一边是湖光潋滟,一边是绿草无际,楼宇林立;脚下是花香鸟语,头上是蓝天白云。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刚刚细读了李大钊同志与五峰山的传奇故事,诚如“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多么感人肺腑!
清明注定了要与迷离、缱绻、伤感、惆怅缠绵在一起。尘封已久的回忆,顷刻间苏醒,涌动。仰怀公能先贤志,陶铸恢宏河传魂。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风雨如晦。清明之际,我们何不回望那一段历史,感念先贤精神。前人的历史,首先是一部关于“气节”的历史。他们以自身的人格诠释了什么叫“气节”,什么是“教育救国”、“知识救国”,什么是知识分子的历史担当。淋漓尽致地彰显了“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誓死不当亡国奴的崇高民族气节。
朱自清说过,我的全世界只有几个人,我若失了他们,便如失去了全世界。
他,家族三代爱国,祖父推崇维新,父亲谱写爱国诗篇。日军侵占东三省后,其父绝食绝药而亡,他悲痛欲绝。面对日军抛来的橄榄枝,他不为所动,坚定自己从史学上帮助中国的信念,在父亲的丧事还未办完的时候,离开了京城,汇集到了西南联大这支南迁的队伍当中。他,是陈寅恪。
他,在兵临城下之时,无视日军承诺的优厚的待遇,毅然放弃舒适、体面的生活,带着一桶饼干,带着孩子,夹着两本书上了船,混入了难民队伍南去,而绝不在沦陷区替日本人办大学。他,是闻一多。
著名诗人和翻译家穆旦由此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我要以一切拥抱你,你……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我们中国人一般是采用扫墓及祭祖的形式进行,有时还会通过焚烧纸钱来表达我们的哀思,当然现在提倡以鲜花代替焚烧,是一种更环保的方式。除了中国,世界上也有其他国家也过“清明节”。
首先是我们的邻国越南,他们的清明习俗还有些小特别。在越南,清明节又称为汤团节。由于清明节与寒食节的时间接近,越南把二者结合起来,统一在农历三月初三这天吃凉食,比如汤圆、汤团。这是越南人一年中最甜蜜、最香浓的节日。越南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与中国一样使用农历的国家之一。清明节是越南民间祭扫先人墓和踏青的日子。越南的清明节与我们中国的相比,更多了份甜蜜和幸福的感觉。
其次是韩国,当地人也有清明节,也是公历4月5日,而且和中国的习俗比较类似,但韩国人更喜欢用鲜花祭祖,以表对故人的怀念。因为担心引发火灾,所以祭祖时不会烧纸钱。按照韩国的风俗,清明节为自己的祖先或逝去的亲人重新整修坟墓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所谓整修坟墓,大多是家人一起去墓地清除杂草,并在墓前郑重地摆上酒、水果、艾草、年糕等祭品,跪下叩拜或者行礼祭拜。
由此看来,“清明节”是一个颇为流行的节日,这个节日也是我们作为人类的一种需求,一种纪念逝去亲友,缅怀过去的需求,正是因为“过去”造就了“现在”,“故人”成全了“今人”,所以让我们一起好好珍惜这个节日吧。
最光辉灿烂的坟墓,不是伟人们遗体所安葬的坟墓,是他们的光荣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峥嵘岁月已然尘封于昨日,先贤风骨却应被永远铭记,遥望昨日,吾等心怀感激。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有犹长春风。
撰稿人 田一彤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