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1412957/e9f991e4110301c2.jpg)
太渊御鳞台、天煞天门墟、璇玑祭坛,一个玄元山的小奴隶,一次次用生命与现实搏斗,一步步成长为五洲的强者。这个科幻加颜值组合的套路剧,咋一看没啥感觉。但看着看着,似乎在扶摇身上看到了大多普罗大众的影子。
封印,困住了扶摇的能量,每一次封印的解除都是一番痛彻心扉的经历。限制,这个普罗大众的“封印”又何尝不是呢!这些“封印”你有几重?
![](https://img.haomeiwen.com/i11412957/052048fd4322ac9d.jpg)
001害怕失败。失败的体验,那种失落、懊恼、挫败、惆怅的滋味,大家都懂得。所以为了不再有这种体验,我们尽量避免失败,很多时候就失去了尝试的勇气和力量。因为没有尝试就没有失败。于是当事情来临时,我们习惯性地向后退,向旁绕,让别人去面对和承担吧。看似轻松自在,心底却常常会泛起对那些成功勇者的羡慕与敬佩。失败其实避免不了。爱迪生发明灯泡时,做了5000多次实验还没成功,一位记者采访他:“你有没有考虑过放弃,那么多次实验还不成功。”“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是5000次的成功,因为那些让我知道那样做是行不通的。”
只要想成长就要有尝试就会有失败,失败又如何?只要这个代价我们可以承受,最多半年左右我们就能恢复,至少也有了深刻的体验。更何况成功的可能性也不小,对吗?
![](https://img.haomeiwen.com/i11412957/9640db9f98bdf76e.jpg)
002习惯评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标准,在待人处事过程中,我们往往会不自觉地按自己的标准去加以评判,浪费不必要的时间和能量,有时还会造成不快。很多退休的空巢老人,60多岁,身体康健。退休一段时间后实在闲不住,就想再找点事干。和子女商量,子女们往往会说:“这么大年纪了,就歇歇吧。现在又不在乎赚那几个钱,何苦呢?万一干干活累到了,怎么办呢?”不仅对他人,对自己也诸多评判:“今天向某领导汇报时,还是漏了一点,我这猪脑子和笨嘴!”
或许是善意或许有其他想法,但不管怎样,树叶都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更何况人的价值标准呢?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每个人都有选择和体验的权利,不违背公德不违反法律就好。我们生而为人就不可能完美,允许自己犯些小错误,允许自己为人的本性又如何?这些评判真的需要吗?
![](https://img.haomeiwen.com/i11412957/66f0ab78d80bb995.jpg)
003困于懈怠。十个朋友至少有九个都坦言自己有拖延症,事情常常要拖到火烧眉毛的紧急状态才有效率和动力。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其实人选择做低能量、容易的事也是一种自然规律与取向。人的内心有种向上的志向与追求,正因为如此,在时间尚宽裕时大家选择慵懒些,火烧眉毛时也能提起精神把事干好。只是那种急巴巴、撑到爆的刺激感觉次数多了,宝宝们的小心脏和小身体都会受不了。想着要是自己能有较强的行动力和执行力该多好,运筹帷幄,云淡风轻。
如果懈怠从没真正影响你要做的事,那这只是正常的放松而已,不必介怀。倘若懈怠已经让你的小心脏和小身体提出抗议了,那是要改改了。5分钟起飞是个不错的选择(事先利用乘电梯等零星时间作框架思考,有整段时间了就先给自己定个5分钟的目标,往往浮躁的前5分钟坐下来后你就进入了状态。),我自己和很多朋友都试过,挺有效,试试看!
![](https://img.haomeiwen.com/i11412957/2ad57f55673de4f1.jpg)
且不说还有公众表达、完美主义等其它“封印”,就先看这三重:害怕失败、习惯评判、困于懈怠,若能解除其中的一道,你的能量就会有新的突破。若你也有那般坚韧与勇气,破除重重“封印”,那么扶摇直上九万里,你也可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