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邱礼涛执导的《拆弹专家2》从昨天上映以来,口碑一路飙升,被大家评价为最近5年最佳的商业电影。
抱着好奇的心今天果断买了电影票,走进放映厅。
真的给我带来了很多惊喜。
故事虽然是在讲述拆弹专家的职业生涯,但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其实就是一个遭遇挫折的人是如何解读自己的经历、如何实现自我救赎的故事。
潘乘风为什么突然就变成了另一个人
故事一开始就讲了潘乘风和好搭档董卓文成功拆除炸弹,挽救公众的小故事。
这个故事突出了潘乘风舍身忘死,体恤他人的英雄气概。他不但能完美地完成本职工作,还能在工作的过程中安慰受害者,把自己的防爆衣脱下来给民众,来平抚他们害怕的心情。
之后的一次行动成为本片第一个转折点。
为了挽救一只猫,他触碰了一个没有被觉察的炸弹,造成了后来他失去一条腿的悲剧。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潘乘风这个人,十分热爱自己的工作,并且内心慈悲,认为众生平等,哪怕是一只猫也不忍心弃而不管。
这为后来潘乘风性情的转变埋下了伏笔。
“物极必反”,只是需要一歇特殊的条件。
条件来了:
即便卯足了劲在只有一条的腿的情况下恢复了体能,满以为自己可以重返岗位的时候,却被告知调去搞文职。
曾经舍身忘死,如今“惨遭抛弃”。
热爱有多浓郁,愤恨就有多极端。
于是从热爱全世界,到痛恨全世界。
这意味着潘乘风失去了“被认同感”。
认同感和归属感是一个人根本的社会属性。有归属感的人,可以热情对待生活,充满积极向上,与人友善的特质。
失去归属感的人,戒备心强,不愿融入集体,觉得其他人对自己有敌意或是轻视自己。为了使自己不受伤害,就刻意远离和逃避。
但其实他是在逃避自己的内心。他的内心渴望被接纳和认同。
为什么潘乘风又能瞬间迷途知返呢?
这就要感谢潘乘风的内隐记忆了。
变为恐怖组织成员以后,潘乘风在一次安放炸弹的行动中,从高楼坠下,深受重伤。
醒来时,已经失去了部分记忆。
但是他内隐记忆还在。
内隐记忆就是一个人的自动化记忆,不需要思考就能直接动作的记忆。
这样的记忆有一个特点,就是经过长年的练习和积累,已经成为了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比如潘乘风的体能、功夫、滚瓜烂熟的技能和日思夜想的爱人。
心理学家就是利用了这一点为潘乘风植入了新的记忆,又以庞玲和他之间的爱情作为“撬动”他的点,让他对新的记忆毫不排斥,十分信任。
早年的他是正义的、善良的,也是被所有人认同的。他和董卓文真诚的友谊、和庞玲温馨的爱情都让他觉得自己应该是这样的人,他愿意再一次成为这样的人。
所以即便他知道了庞玲的“计谋”,他也愿意为自己赎罪。
什么是真正的友谊?
潘乘风童年时期的好友马世军,也是一个仇视社会的人。
从小被其他同学欺负,只有潘乘风愿意和他做朋友。
潘乘风性情大变以后,马世军主动联系到他,和他策划了一系列恐怖制弹行动。
那时的他们同仇敌忾,自诩为“梁山兄弟”。
潘乘风悔悟以后劝马世军放弃行动,马世军却选择一意孤行,并给潘乘风身上设置炸药,将昔日好友置之不理。
一个反社会主义者,内心毫无怜悯之心,所以也不懂什么是真正的友谊。
他们只会看到自己的欲望,能满足自己欲望的人就是同伴,不能满足或阻止自己去拥有的,无论是什么,他都会铲除或毁掉。
比起处处为潘乘风着想,不计前嫌,到最后一刻都不放弃潘乘风(为他拆弹)的董文卓来说,马世军简直不能相提并论。
真的可以通过植入记忆重塑自己吗?
刘德华早年成名之歌《忘情水》。
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不曾想到,有一部戏里,他会对一个穿着警服又美又飒的女警(庞玲)说:我希望你能记住我。
他更不会想到,在炸桥的最后一刻,他深切地与庞玲对讲:下辈子我还会来找你。
感谢这次虚假记忆的植入,它成功地完成了一个“最有型的拆弹专家”的自我救赎。如此悲壮和惊心动魄。
然而,这只是玄而又玄的一场戏。
真正能换回自己灵魂的,还是我们自己。
就像庞玲在耳边对潘乘风说的:你想成为怎样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