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良心文学》
《解密》(二)——麦家长篇小说

《解密》(二)——麦家长篇小说

作者: 夏菲尔德 | 来源:发表于2020-12-11 19:18 被阅读0次

图 / 夏菲尔德

我没想到,一部小说也会有这么多值得我摘录的地方。读第一章,我就被作者洗练的语言吸引了,所谓的言简义丰,就是如此了。

继续读下去,故事情节的设置,人物感情的发展,场景氛围的渲染……方方面面都给了我不少想法。虽然我一时不能把这些想法都整理出来,但我相信,它们已扎根在我脑海里了。认真读一本好书,其影响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沉淀在我的思想里,我的文字里。此刻,第一步,我要做好摘录,然后才是反复阅读、积淀,再去写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故事。

正文摘录

1. 后来的人都说,容家人身上世袭的潮湿的盐碱味就是从这个小子手头开始剥落变味的,变成了干爽清洁的书香味,还有一腔救国爱国的君子意气。

2. 噩梦折磨着她,满堂的儿孙和成堆的白花花的银子成了她噩梦里的装卸物,芳香的烛火时常被她尖厉的叫声惊得颤颤悠悠。

3. 容家的家谱秘密地指出:学堂里最初入学的女子均系容家嫡传后代。这等于说,我糟蹋的是自己,你们有什么可说的?这在几何学上叫两圆相切,切而不交,打的是一个擦边球,恰到好处。这也是黎黎学堂所以被骂不倒的巧妙。就像孩子是哭大的,黎黎学堂是被世人一嘴巴一嘴巴骂大的。

4. 占地半个铜镇的容家深院大宅,屋宇林立,气度仍旧,但飞檐门柱上剥落的漆色已显出颓败之象,暗示出岁月的沧桑变幻。

5. 就这样,昔日男女同堂、老少济济、主仆穿梭、人声鼎沸的容家大宅,如今已变得身影稀疏、人声平淡,而且仅有的身影人声中,明显以老为主,以女为多,仆多主少,显现出一派阴阳不调、天人不合的病态异样。人少了,尤其是闹的人少了,院子就显露得更大更深更空,鸟在树上做巢,蛛在门前张网,路在乱草中迷失,曲径通了幽,家禽上了天,假山变成了真山,花园变成了野地,后院变成了迷宫。如果说容家大院曾经是一部构思精巧、气势恢弘、笔走华丽的散文作品,形散意不散,那么如今只能算是一部潦草的手稿,除了少处有些工于天成的神来之笔外,大部分还有待精心修改,因为太乱杂了。

6. 南方的经历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南方。以我切身的感受言,到了南方后,我全身的汗毛孔都变得笑嘻嘻起来,在甜蜜地呼吸,在痴迷地享受,在如花地妩媚,甚至连乱糟糟的汗毛也一根根灵活起来,似乎还黑了一层。所以,我最后选择在南方的某地作为写作基地是不难理解的,难以理解的是,由于写作地域的变更,导致我写作风格也出现某些变化。我明显感觉到,温润的气候使我对一向感到困难的写作变得格外有勇气又有耐心,同时也使我讲述的故事变得像南方的植物一样枝繁叶茂。

7. 因为年轻,无名女子的喊叫声显得更加嘹亮,亮得跟刀走似的,在幽深的院子飞来舞去,把颤悠悠的火光惊得更加颤悠悠,甚至连失聪的长兄都被惊得心惊肉跳的。接生婆来了又走,走了又来,换了一拨又一拨,每一个走的人身上都有股浓烈的血腥味,身上脚下都沾满血迹,跟刽子手似的。血从产床上流到地下,又从屋子里流蹿到屋子外,到了外头还在顽强地流,顺着青石板的缝隙流,一直流蹿到植有几棵腊梅的泥地乱草里。梅花混长在乱草里,本是要死不活的,但这年冬天几棵腊梅居然都花开二度,据说就是因为吃了人血的缘故。腊梅花开的时候,无名女子早已魄散魂飞,不知是在哪里做了冤魂野鬼。

8. ……(洋先生)然后就一进不出,流落在容家,以他的智识和大彻大悟后有的厌世精神寻得一份称职的事务,就是替这个显贵的家族修订家谱。年复一年地,如今,他比容家任何人都熟悉这个大家族里的枝枝节节,过去现在,男人女人,明历暗史,兴衰荣枯,以及环环之间的起承转换、瓜瓜葛葛,无不在他的心底笔头。所以,死鬼是何许人,哪条根的哪只瓜,这只瓜是臭是香,是明的还是暗的,贵的贱的,荣的辱的,旁人或许云里雾里,而他是心知肚明的。

9. 大头虫来过一次后,就天天来,来了也不说话,只立在梨树下,目光跟着洋先生的身影动,默默地,怯怯地,像只迷惊的小鹿。……他失常的哑口一度使人怀疑他是个天生的哑巴,但是有一天,洋先生在竹榻上午休时,突然听到有人在悲悲戚戚地喊他:

“大地——”

“大地——”

“大地……”

在洋先生听来,这是有人在用母语喊他爹爹。他睁开眼,看见大头虫立在他身边,小手拉着他衣襟,泪眼汪汪的。这是大头虫第一次开口喊人,他把洋先生当做他亲爹,现在亲爹死了,于是他哭了,哭着喊他活过来。从这天起,洋先生把大头虫接到梨园来一起住了,……

10. 神秘之余,梨花水的形象在他心中亲热地凸现出来。事情偶然又错误地开始,而结果却变成了命运的巧妙安排。从那以后,他开始每天像人们泡茶喝一样地泡梨花水喝,并且越喝越觉得它是个好东西。梨花水成了命运对他的恩赐,让他孤寂老弱的生命平添了一份迷恋和日常。每年梨花开时,他总是感到无比充实和幸福,他收集着一朵朵香嫩的梨花,像在收集着自己的生命和健康一样。在弥留之际,他每天都做梦,看见梨花在阳光下绽放,在风雨中飘落,暗示出他是多么希望上帝在把他生命带走的同时,也把梨花随他一同带走。

11. 以后我们越来越发现,珍弟性格中有很偏执和激烈的一面,他平时一般显得很内向,东西都放在心里,忍着,而且一般都忍得住,有什么跟没什么一样的,暗示他内心具有一般人没有的承受能力。但如果有什么破了他忍受的极限,或者触及了他心灵深处的东西,他又似乎很容易失控,一失控就会以一种很激烈、很极端的方式来表达。这样的例子有不少,比如说他很爱我母亲,就曾为此偷偷写下一份血书,是这样写的:

老爹爹走了,我今后活着,就是要报答师娘。

12. 现在金珍出现在希伊斯的课堂上,因为个子小(才十六虚岁),他坐在第一排,比谁都更能仔细地注意到希伊斯特有的浅蓝色眼睛里射出的锐利又狡黠的目光。希伊斯身材高大,站在讲台上更显得高大,目光总是落在后排的位置上,金珍接受的只是他慷慨激越时飞溅的口沫和大声说话吐出的气流。带着饱满的情绪讲解抽象枯燥的数学符号,时而振臂高呼,时而漫步浅吟,这就是站在讲台上的希伊斯,像个诗人,也许是将军。

13. 话是这么说,但希伊斯心里知道,被自己有幸言中的可能性是小而又小的,在数学上是要用小数点来表示的,而且还要被四舍五入舍掉的。舍就是忽略不计,就是有变成了没有;入就是夸大地计,就是没有变成了有,地变成了天。这就是说,天地之间并没有一条鸿沟,多之一厘则变地为天,少之一毫则转天为地。希伊斯真的没想到,这个木讷、无声的小家伙居然一下子让他对天地的概念都变得含糊不清了,他明明看准是地,可结果恰恰是天。就是说:金珍又把希伊斯出的第二道难题快速地解破了!

14. 有原子弹之父之称的美国科学家兼实业家罗伯特·奥本海默曾说过:在所有科学中,时间是真正的难题;在一个无限的时间内,所有的人将发现世上所有的秘密。

15. 小黎黎是坐在纸箱上一口气阅完全信的,风拂动着信笺,被风吹歪的雨丝间或地落在信笺上,像是暗示风雨也在偷窥此信。不知是夜里没休息好的缘故,还是信中的内容触动了他内心惊愕的一隅,老人阅罢信许久没有动静,只是端坐着,目光痴迷地散落在虚空中。过了好久,他才醒悟过来,然后对着漫漫的风雨突兀地道了一句:

希伊斯,你好走,一路平安啊——

16. ……但是在餐饮事宜上,一个奥妙的咸淡问题简直是把她折腾苦了。从理论上说,金珍这个时候对盐复杂而精到的要求,就是他神秘而真实的生命线,多可能功亏一篑,少又不利于他早日康复。来自医生的叮嘱是这样的:病人疗养期间对食盐的需求量是以微量开始,逐日增加。

当然,如果说一个人每天对盐的需要量像粮食一样是称斤论两计的,那么问题也不是太难解决,似乎只要有一把精确的秤就可以了。现在的问题显然没有这么好解决,老夫人找不到一个现存又明确的标准,似乎只有靠自己用耐心和爱心来摸索,最后老夫人带着做好的几道咸淡不一的菜走进了医院,请主治医生一一尝试。在此之前,她事实上把每一套菜的用盐量都以粒为单位记录在纸上,然后在医生明确肯定某一道菜的基础标准上,她一天五次地戴着慈祥的老花镜,把细小又白亮得晃眼的盐粒当做药片一样,一粒粒地数着往金珍的生命里投放。

小心翼翼地投放。

像做科学试验一样地投放。

就这样,日复一日,夜复一夜,月复一月,用功和耐心的程度远在养虾之上,也不在怀胎之下。有时候,她会在连续辛劳的间隙里,下意识地掏出金珍写下的血书看看——这本是金珍的秘密,她在无意间发现它后,不知为什么就将它没收了。也就是说,现在这份书写时间不详的血书成了老少两人的秘密,也成了两颗心紧密相连的某种明证和暗示。每次,老夫人看过它以后,就会更加肯定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因而也更加激励她继续不停地往下做。这似乎注定金珍必将迎来康复的一日。

翌年春节过后,金珍出现在久违的课堂上。

17. 这就是说,当金珍把誊写清楚的信连同几篇硝烟滚滚的报道丢进邮箱时,等于是把他可能有的另一种前程丢进了历史的深渊里。用容先生的话说,有些信是记录历史的,有些信是改变历史的,这是一封改变一个人历史的信。

18. 当然,如果你怀疑圆周率是个常数,那么金珍的文章可以说一文不值,因为这是它建筑的地基。反过来,如果你相信圆周率是个常数,那你也许会惊叹他竟在如此蛮夷之地拔起一座大厦,感觉是用铁捏了朵花似的。

19. 这个人姓郑,因为是个瘸子,名字似乎成了他的奢侈品,像勋章或首饰一样的东西,只有在某些正规场合才登场,平时都是猫在档案袋里闲着的,或者是被郑瘸子替代着的。

郑瘸子!

郑瘸子!

喊得是响响亮亮的,说明郑瘸子没有把瘸当回事。进一步推敲,有两个原因,一个是郑瘸子瘸得很光彩,是他扛过枪、打过仗的象征;二个是郑瘸子其实瘸得并不厉害,只是左脚比右脚欠几公分而已,年轻时他几乎可以通过给跛足增加一个厚鞋跟来基本解决跛相……

20. 报告会散场时,他(郑瘸子)刚好行至礼堂前,成群的学生从礼堂里拥出来,像水一样铺开在路上,一转眼就把他前后左右地包裹,淹没。……没有人回头或刮目地盯他,说明他靠鞋后跟校正的步态基本上做到了以假乱真。也许是鞋后跟给他的安慰吧,他突然变得有点喜欢这个队伍,男男女女的,风风火火的,叽叽喳喳的,像一股汹涌的激流,浩浩荡荡地裹挟着他往前流,以致把他裹进十五年前的某一天、某一刻。

行至操场上,密集的人流顿时像激流上了滩,散开了,他被挤撞的危险因之而解除。就这时,他突然觉得脖颈里像被什么啪地击打了几下,没等反应过来,人群里已经是一片“下雨了”、“下雨了”的叫声。起初只见喊叫声,人不见跑动,都在举目仰望。但是转眼间,随着一道威猛的霹雳,雨急促得像高压水枪喷射出来的,噼里啪啦地往下砸。顿时,人都如受惊的鸟兽四处逃散,有的往前跑,有的向后退,有的往办公楼里冲,有的朝自行车棚里钻,乱叫乱跑着,满操场一片沸腾。这时候的他,跑也不是,不跑也不是,跑要露出三个鞋后跟的秘密,不跑又要遭雨淋。他心里可能是想不跑了,枪林弹雨都经历过,还怕淋这雨水?不怕的。可他的脚明显是受了刺激,已经我行我素地跳动起来——这就是他的跑,一对跛足的跑,一跳一跳的,像某只脚板底上扎着一片或者几片玻璃碴子。

刚开始,大家都在夺命地跑,没有人注意他,后来人都跑进了四边的避雨处,而他似乎才越过操场的中心线。他本来就是想跑不跑的,又加上鞋后跟的拖累,手上还拎了行李,怎么能不落后?落后得一塌糊涂!到最后,偌大的操场上除他外已了无人影,他的形象一下子因孤立而加倍地凸现出来。当他意识到这点后,他又想快一点消失在操场上,结果加剧了一跳一跳的跛相,有点英勇,又有点滑稽,大家望着他,几乎把他当成了雨中的一景,有人甚至替他喊起了加油。

加油!

加油!

加油声把所有的目光都吸引拢来,齐齐地甩打在他身上,他有种要被千斤目光按倒在地的感觉。于是他索性停下来,会意地在空中挥挥手,算是对加油声的一种回应,然后开始一步一步地走起来,脸上还挂着灿烂的笑容,就像在走舞台一样。这时候,大家又看他步履正常,好像刚才他的跳动真是在作表演似的,但其实更加透露了他跛足的秘密,有点欲盖弥彰的意思。可以说,这场突如其来的雨十足扮演了一个揭发他跛足秘密的角色,这一方面有点难堪他,另一方面也让大家都认识了他——一个瘸子!一个有点好笑又有点洒脱的瘸子。说真的,十五年前他在此驻足四年,基本上是以默默无闻告终的,但这天下午他似乎只用几分钟的时间,就成了校园里无人不晓的人物。几天后,当他把金珍神秘地带走后,人们都这样说:

是那个在雨中跳舞的瘸子把他带走的。

21. 其中有一半人都说,他们进房间后,瘸子理都没理他们,他们只是傻乎乎地站了或是坐了一会儿,瘸子就挥挥手喊他们走人了。数学系有关老师根据学生们这种反应,跑到招待所,当面责问瘸子在搞什么名堂,来了人什么都不问不说就喊走人,得到的答复是:那就是他的名堂。

瘸子说:“猫有猫道,狗有狗道,体育教练靠摸人骨头选拔运动员,我要的人首先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的人看我不理睬他们,浑身都不自在,站也不是,坐也不是,惶惶恐恐的,这种心理素质的人我是不要的。”

说的比唱的还好听,是真是假只有他自己明白了。

相关文章

  • 麦家语录

    麦家,当代著名小说家、编剧。 作品有长篇小说《解密》、《暗算》、《风声》、《风语》、《刀尖》,电视剧《解密》、《暗...

  • 《解密》:从傻瓜到天才,爱是容金珍最大的救赎

    《解密》是著名作家麦家的代表作之一,麦家凭借《解密》《暗算》《风声》等一系列谍战题材的小说而声名鹊起。长篇小说《暗...

  • 人生海海

    《人生海海》是著名作家麦家在2019年出版的新作。 麦家的作品有长篇小说《解密》《暗算》《风声》《风...

  • 《人生海海》:不念过往,未来可期,加宽生命的厚度

    作者小传麦家,当代著名小说家、编剧、当代作家 ,作品有长篇小说《解密》《暗算》《风声》《风语》《刀尖》等,其中《暗...

  • 人生海海:三天读一生

    《人生海海》是当代著名小说家麦家2019年出版的新作。麦加著有著名长篇小说《解密》、《暗算》、《风声》等。 《人生...

  • 读麦家《人生海海》1

    麦家,1964年生于浙江富阳,1986年开始写作,著有长篇小说《解密》,《暗算》,《风声》等,2008年《暗算》获...

  • 绝艳易凋,连城易碎

    麦家,知名作家、编剧。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解密》、《暗算》、《风声》,随笔集《捕风者说》,电视剧《暗算》、《地下的...

  • Day62 人生海海

    《人生海海》作者麦家简介: 1964年生于浙江富阳。1986年开始写作,著有长篇小说《解密》《暗算》《风声》等。2...

  • 《人生海海》-书评

    作者麦家,著有《解密》《暗算》《风声》等长篇小说。其中《暗算》获得2008年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人生海...

  • 《人生海海》:没有完美的人生,不完美才是人生

    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气,活着才需要勇气! 麦家,1964年生于浙江富阳。1986年开始写作,著有长篇小说《解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解密》(二)——麦家长篇小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icsg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