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教育热土 享受育人之乐
人生我叫刘峰,现年40岁。我来自大桥乡山区杨沟,自幼踏着石头走,伴着大山长,山区贫穷的生活,落后的文化,闭塞的交通,贫穷的物质匮乏,落后的乡村文化,在我的心灵深处留下了深深的印痕。这也是我二十年来扎根偏远农村,奉献教育的原始动力。尽管小时候物质匮乏但精神上却很富有。
那时候的校长和老师,每月尽管只有五六块钱的待遇,他们很少在学生面前说过抱怨的话,笑对人生,笑对生活,他们用世界上最质朴的言行,滋养着学生干涸的心田,他们用行动诠释“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情怀。
我无法忘记,从小学、初中再到高中,多少次因家境穷困,使我的学业无以为继时,是老师们拖着疲惫的身躯,来到我家,不厌其烦去做父母的工作。“还是让孩子继续上学吧……”。一番番暖人心田的希望之音,多少次让我中断的求学之路得以修复。我不能忘记,当我买不起笔来写字时,是我的老师伸出了援助之手;当我没有作业本来作业时,校长伸出的温暖之手。没有过多的言语,更多的是慈爱殷切的目光激励我坚持再坚持,努力再努力。以至于后来我也踏上从教之路,很难说不是受他们影响。现在站在这里旧事重提,仍有幸福弥漫心头。
2000年,我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来到离家六十多里的瓦亭任教,成为一名期往已久的人民教师。当我第一次站在讲台,面对教室里那一双双对知识充满的眼睛,我就许下心愿, 不辜负所托:我要接力教育传承,倾我所学,给孩子们助力,为梦想插上翅膀。
社会多元化发展,带动了国民经济的腾飞,农村教育的微薄收入,使教师成了最微不足道的职业,更何况地处偏远的农村地区。同学们有转行的,有调入近城区的,可我毅然选择了坚守。“爱是教育的灵魂,好教师就要有道德情操和仁爱之心,如果说在教师的行列中最与众不同的职业信念与精神是什么?那应该是执着的坚守。这里孩子的纯朴、聪明、勤奋以及对知识的渴求,让我无反顾地留了下来,而群众对教育的重视和对教师的尊重与信赖又更加坚定了我教书育人的信念。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看着孩子们有出息,凭着他们自己的本事走出。这应该就是最初的愿望吧!学生是希望,是未来。做为一名人民教师,要把学生看做自己的孩子,他们的苦与乐,安与危,寒与暖, 时时刻刻挂在心上。 在薛岗任教时,遇到雨雪天,赵家沟等地偏不便的学生,时常留下,我一锅又一锅做饭和他们一起吃……诸如此类的微不足道小事,时常温暖我和我的学生,多年后孩子们毅然能够与我分享这些小事的若干细节,流淌在心底的是溢满欢乐的幸福感。
做老师是辛苦的,但做老师更是幸福的。在我的身边,有着多如星辰的榜样教师激励感染着我们。他们都用自己朴实无华的生命演绎着农村教育的动人华章:有坚守清贫,扎根深山37载的代课教师庞国贤;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秀教师姚爱阁;有呕心沥血,两次换肾仍抱病执教的赵卓勤老师;有励精图治,连创佳绩的优秀校长庞国榜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奉献的身影在这里随处可见,奉献者的感人事迹接力传承,一年又一年教育质量的腾飞,无不凝聚着我们教师的心血与汗水。曾记否,为了不使一个孩子因贫困辍学,我们教师的足迹踏遍了村镇的每一个角落,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硬是将一个个含泪辍学的孩子请回了校园。平静的教坛始终演绎着一个个平凡而又动人的故事——多少乡村教师肩挑两任,跋山涉水,频繁地穿梭于家校之间,忙了学校又忙家里,多少教师抱病上课,很少休假;多少教师殚精竭虑,献身课改。可是我们依然无怨无悔。聆听着孩子诗意般的书声,我们喜悦;眼见着孩子的点滴进步,我们欣慰。有人说: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奉献;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清贫。这话不错,可是如果我们都放弃这清贫而艰巨的事业,谁来给荒寒的土地播种文明?我们虽不是时代的精英,为了孩子的明天,我愿固守我清贫的“教师梦”,无怨无悔!不求轰轰烈烈,但求问心无愧;不求涓滴相报,但求青春无悔!也许20年后,这里的孩子们会飞向五州四海,一个个功成名就,那不就是我们教师的最大骄傲吗?尚能如此,我们将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地!“甘为春蚕吐丝尽,愿化红烛照人寰”,我誓将青春献杏坛,甘洒热血哺新苗! 老师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绘农村教育的美好明天! 谢谢大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