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沐沨
编辑:沐沨
孩子不挣不抢,可能是内心很有力量!
陪女儿在游乐场挖沙子,她自娱自乐玩的很开心,洒水壶,铲土车里面装的都是沙子,就在她起身,准备再去找装沙子的玩具时,旁边的一个小朋友把她的洒水壶拿走了,我有点着急,心想:这是我们的,为什么就给我们拿走了,很快女儿回来了,她继续玩沙子,跟没事一样,又过了一会,她上前去找小朋友的奶奶,“奶奶,这是我的洒水壶”,老太太没有把洒水壶给女儿,女儿转身去玩其他玩具了,没有哭,没有闹,没有过来找父母帮忙,我感觉自己马上要怒了!女儿爸爸说:“小孩子的事情,她自己会处理”。我才发现我们总是拿成人的眼光去解读孩子的内心世界!
去年的这个时候,女儿在楼下打豆豆,旁边有小朋友跟她抢,她会怯怯的让开,然后躲在我身后,今年她淡定从容了好多,已经成为我的老师,我认真的,静静地,享受这场面就好!女儿的内心比我小时候比我们强大多了,不争不抢,没难么容易被外界要挟!
幼儿园老师跟我们反映,女儿在幼儿园很安静,有点内向!家里老人说,我们回来后跟百灵鸟一样!女儿的父母都不是外向的人,性格是天性!小的时候,父母说有人欺负你,你就上去打她,打坏了妈妈带去看病。我从来没有骂过人,跟别说打人。大概她永远也学不会,别人抢我的东西,我以牙还牙,再把别人的东西再抢回来!
农夫与蛇的故事听了很多很多遍,听故事的时候,大家都会说,那我肯定先处理自己的伤口,肯定不会撵着蛇追,可仔细想一想,又何尝不是经常撵着蛇跑呢?开车的时候,太容易变成路怒了!他别一下你,心理不服啊,你别一下他!然后非要上演一出速度与激情!
周六下午和女儿一起去杨梅红国际私立美校画画,遇见好友的女儿,想要邀约周天一起玩,她们说周天要去学习拼音,数学,舞蹈,英语,早上下午晚上全被安排满了,等你们上幼儿园大班,你们也这样。我看着孩子很心疼,她父母是我的朋友,两个人都是高新一中毕业设计师,深知自己的童年被书本淹没,却又顶不住社会潮流的压力,把自己的焦虑,非常不情愿的转嫁给了自己的孩子!
童年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年龄段,有自己独特的任务。这是大自然的精心安排,它要为每一种有巨大潜能的生命,留出足够的积蓄能量的时间。就像麦苗从小绿芽过度到麦穗硕壮必须需要时间和阳光雨露一样,其间有较为漫长的岁月,以及严格的、不可愈越的顺序。
童年的任务不是向外延展,而是向内积累。一个人内在力量强大,才能很好地把控自己,未来才有可能处理好自己和世界的关系,在人生事务中获得主动权——这才是培养竞争力的正常顺序和逻辑。
成年人的责任则是不打扰孩子的自我发展,有条件的情况下给孩子一些助推力——即我们常说的要给孩子良好的启蒙教育,呵护好儿童的好奇心,发展孩子的自由意志,让孩子有幸福感——这些教育学上恒定的真理,正是发掘儿童内在潜力、成全他未来竞争力的最简单最重要的手段。
可惜的是,现在,很多人看不到这些简单教育要素中深藏的力量,却更愿意把精力花在一些眼前的竞争事务上。其理由是,社会需要竞争,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
有这样心理的家长,往往自己的攀比心比较重,喜欢给孩子灌输一些弱肉强食的道理,喜欢计较一些可量化的外部得失,如会背的唐诗比别人多几首,是否上了重点校,成绩排名如何,获得了多少种证书……等等,不仅引导孩子和他人比,更推动孩子和自己较劲,较少关心孩子内在的感受。
当孩子的注意力被转移到各种“比”的事情上,自我成长就力量开始分散,而父母的焦虑感又会更多地消耗孩子的精力……内心变得越来越羸弱。
有一次,一位母亲带着14岁的女儿来找给我留言,对我说:“我很担心女儿,她说自己有朋友,可是我觉得她并不开心。我去她学校参加过几次活动,看到别的女孩子,坐在一大群人中间有说有笑,非常受人欢迎的样子。可我女儿呢,跟其他几个女孩坐在一边,离大家远远的,比别人安静多了。我知道她肯定很孤独、很孤僻。”
后来,我把她女儿单独跟她女儿聊天。这个女孩儿其实很有思想,她说 :“我知道妈妈担心我,不过我真的没事。我真的不想做那种广受欢迎的人,因为我发现,学校里那些吃得开的女生并不见得真的招人喜欢,这些人之所以有同学前呼后拥的,是因为大家都害怕她们。我可不想变成那样的人,我是真心喜欢我的朋友。”这个女孩看问题很深刻,明白母亲想要什么,也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不过有件事情她大概不知道—25年前,她的母亲是多么想加入学校里那个看似热闹的群体啊!
有怎样的童年,就会成为怎样的父母?
很多人是在做自己童年时代憧憬的父母,把自己幼年希望拥有的东西奉献给现在的子女。于是,教育子女更多的是在满足父母自己,而不是孩子们的需要。
女儿可能简单说了句什么,然后一刹那,父母就被带回了童年时代,思绪已经不在女儿的言语上,耳边响起的是母亲说话的声音—挑剔、苛刻、羞辱。然后接下来,父母便似乎不再是父母,仿佛摇身一变,成了小时候的模样,说起话来不再像个成年人,而是活像一个10岁或14岁的孩子一般。
也就是说,此时此刻,父母们似乎回到了过去,因为当前的一件琐事,心中的某种情感被激活,思绪进入了过去的某个地方,并且在这个时间点上被卡住而陷入了停滞状态。
在成长的过程中,有的孩子可能面对的是一个动不动就大发脾气的母亲,有的孩子和整天情绪低落的父亲生活在一起,有的孩子总是遭到他人排斥而交不到朋友。有的孩子不被父母允许哭,没有情感交流。
有一天,这些孩子长大成人,做了父母,每当下一代冲他们大声嚷嚷的时候,过去的记忆立刻被唤醒,于是他们本能地做出情绪化的反应,不大会顾及当前的实际情况。
比如说,女儿的同学没有邀请她去过夜,父母知道了就小题大做,觉得是自己受到了冷遇而不是女儿。为人父母的过程往往会激活或唤醒自己过去生活中那些未被满足的需求或曾经遭受的伤害,而一旦发生类似情况,做家长的就会跟一个孩子似的,带着孩子的眼光、感情和思维方式去为人处世。
家长们可以问问自己:
幼年时代,我有哪些需求没有得到过满足?
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我有没有觉得自己的行为像个小孩子或青少年?
如果有,该如何描述这种行为?
我觉得自己像个小孩子的时候,是哪些因素触发了幼年的记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