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经常看到有人问:“读了很多书,但是都忘掉了,读书的意义在哪里?”“读一本忘一本,感觉完全没收获,该怎么读书?”我们从小就开始读书,可是读了那么多年书,从来没有人告诉我们应该如何读书,有的人会从书中寻求方式方法,有的人就只会单纯的读书,因而,我们时常会发现,同样是读一本书,有的人则悟出了真谛,而有的人却一无所获。
为了让孩子少走些弯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适当的教会孩子一些方式方法,让他们尽早的掌握读书的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学到知识,掌握本领。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也是中国有名的教育家,他的家书与《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并称为中国现代“三大家书”,他写的家书中内容涉及爱国主义教育、学习观教育等等,他教育子女的经验与方法对我们具有参考借鉴的价值。《民国家训》一书中介绍了梁启超教育子女的十二个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学习方面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
对于读书,梁启超认为孩子必须要掌握三个步骤,即鸟瞰、解剖、会通。只有通过这三个步骤阅读书籍,才能真正的理解书中的要点,理解作者的思路,输出自己的想法。
1.鸟瞰:粗略了解,明确重点,对全书有简单明了的概念。
鸟瞰,我们可以理解为泛读的一种,就是粗略的读,或者说是几段几段地粗读,几页几页地翻阅,快速地把书翻看结束。
在这个阶段,孩子可以采取读取标题以及加粗语句的方法,鸟瞰整本书。从目录中大致了解整本书的结构、大致内容,而书中的加粗语句,则为鸟瞰全书提供了便利,一般而言,书籍中加粗的部分,正是作者、图书编辑觉得特别重要的部分,也是某个章节、某段文字中最精华的浓缩,孩子可以通过这些加粗的部分,大致了解作者想表达的内容,不至于遗漏重点。
2.解剖:仔细研读,重点剖析,抓住精髓,记住所得。
梁启超认为:“极陈旧的极麻烦的,然而实在是极必要的。”在读书的时候摘抄或者记笔记就是看起来极麻烦,却又是极必要的方法。
许多人会羡慕那些文豪大家旁征博引的能力,殊不知他们都是靠一字一句的笔记、积累而得来的。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教导孩子读书的时候要拿支笔,一来是标记重点,觉得要反复读,深入研究的地方打上着重符号,二来是及时将读书时的感悟记录在书旁,三来是将对自己有用,未来可以借鉴的语句记录在本子上。
同时,我们需要告诉孩子,知识的掌握不是一蹴而就的,比如读书,有时候不是读一遍就结束的,而要反复读,读到自己理解为止,读到自己有不同的感悟为止。
3.会通:融会贯通,由内到外、由此及彼,将书全面彻底了解。
读书的最终目的是产出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在学校里,老师会让学生分析一篇文章作者表达的意思、全文的宗旨等等,读书就是这样,通过总结,回顾整本书的核心观念,考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民国家训》中还介绍了和别人进行讨论的方法。“要想掌握一本书中最有价值的内容,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同别人一起对书本内容进行复习和讨论了。”在家里,我们可以和孩子读同一本书,互相提问,讨论每个议题,发现自己没有关注到的重点,当然也可以鼓励孩子跟同学一起就某个关键性的词义、书上的结论进行争论,拓展思路。此外,梁启超认为,要学会读书,需要加强训练,并要求他的子女能够加强读书后的背诵练习,学会灵活运用书中的文句。
《民国家训》这本书中还囊括了品德建设、待人接物等各方面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作为家长,我们也可以效仿梁启超教育子女的方式,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