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有少年天才不计其数。古时候一样不乏神童。像骆宾王四岁咏鹅,方仲永年少作诗。曹冲六岁称象,司马光七岁砸缸救人都叫人耳熟能详。
明朝年间,浙江嘉兴也有一个神童,五岁即能信口作诗。但他做出来的诗与众不同,皆为三句半。一个五岁的小孩能写出诗来,即使是三句半,那也算是了不得的天才,邻里乡亲都交口称赞他是个神童。
夸得多了,大人也把持不住,更何况一个小孩呢。源源不绝的夸奖中,小孩就有些飘飘然不知自己姓什名谁了。
那年正逢科举考试,这个已七岁的神童,就不知天高地厚做起梦来。他想大家都夸他是神童,自己要是进京赶考,没准中个状元什么的回来,出名趁早,光宗耀祖多好哇。
这日,小孩没和家里说,自己偷偷摸摸从家里悄拿了点银两作路上盘缠,给父母留信一封,就信心满满走上了进京科考之路。
小神童风尘仆仆赶路,路过一村子,看到一俊俏的年轻村妇在井台边打水,自己正饥渴难耐。就过去问村妇:“大姐,我口渴地很,可否给点水喝?”纯朴的村妇见是一小孩就爽快同意了,还问他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神童就一五一十如实告知。村妇大为惊讶这么一个小屁孩就要进京赶考,有些不可置信,就要求神童为她作诗一首,水随便喝。小孩看了看村妇,一口气出口成章:“遥看嫦娥装,近看赛王嫱。三寸小金莲,横量。”
村妇听上去觉得小孩作诗作得好,似乎还夸赞她美,心花怒放地不行,就让小神童自己拿去葫芦瓢舀水自由喝个够,自己竟迫不及待兴冲冲跑回井旁不远的家讲给丈夫听去。
小神童喝完了坐在井边准备歇歇,看见村妇面红耳赤带着委屈走过来,更没想到,村妇到跟前直接就啪啪啪给了他几耳光。小孩说:“大姐,你打我为何?”
“你做的什么狗屁诗,三寸小金莲,竖着量才三寸,你说横量来骂我脚长,你害得我让丈夫打,我不打你才怪。”年轻村妇怒气冲冲。
两个人正吵间,过来了一高大和尚,和尚问村妇:“女师主,好生无理,大人怎么一般见识,为难打一个小孩?”村妇把经过说了一遍,和尚有些不信,对小孩道:“你既然会做诗,那你给贫僧做一首诗,做得好,我主持公道不让女师主再打你。”小神童看了看和尚,张口即来:“堂堂一和尚,貌如佛祖相。”大和尚一听这两句,情不自禁摸了摸自己的光头,高兴地不能自抑。小孩接着说:“头上无根毛,贼亮。”蓦地把大和尚从云端摔到地上,气得七窍生烟,和那村妇混合双打这小孩。
两个人正打着这个小神童,恰好此时,县太爷从此路过,听见吵闹,让人问明情况,告诉衙役,把几人全部带回县衙,立堂审案。
到了天近黑,县太爷才记起这碴事来,心想:审一个小孩子,走走过场就行,不必周吴郑王兴师动众场面摆得太正经,就抱着自己三四岁的小女儿升堂审案。几个人把经过一说,县太爷甚觉不可思议,来了兴趣说:“我不相信这么个小孩能出口成诗。来,你给本老爷做一首诗,做得好,本老爷派人亲自送你上京赶考。”小孩看了看县太爷,张口就来:“老爷坐大堂,怀抱状元郎。”县太爷高兴地摸起了胡子,小孩接着说:“狸猫充太子,荒唐。”县太爷也从云端坠落地上,怒发冲冠,差点气得口歪鼻斜了。惊堂木一拍:“来呀,这臭小子胡言乱语,打他几大板,拉出去扔到城墙外自生自灭。”
小神童被打得屁股开花,卧躺在城墙外的角落状如乞丐,哎呦哎呦的呻吟声声揪人心,也揪住了从这里进城路过他舅舅的昏花老眼。老人一看外侄在这,还如此落魄凄惨,很是惊诧。边问原因边伤心落下泪来。小神童一边抽抽嗒嗒哭诉,一边看着老泪纵横的舅舅,还死不悔改诗兴未尽道:“挨打在他乡,见舅如见娘。”舅舅想,我这外甥,诗作得并不错嘛。小孩继续说道:“两人泪汪汪,三行。”
“活该你挨打,我也不管你了,就这当乞丐吧。”神童的舅舅睁着他的独眼龙,气得转身就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