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回家有个表妹跟我说她就想找一个安稳的工作,一直工作一辈子。她今年才完成了研究生考试。小姨说你看现在这么多大龄青年没成家,我觉得我就想把她留在我身边,免得去了大城市看花眼。
另一个表妹目前马上研究生毕业,司法考试已通过,正考虑是进企业还是考公务员,我跟她说如果进企业那你尽量进头部公司。她说头部,没概念,研究生选导师时也因此没有争取更优的导师资源,最后任凭分配。她跟我说她做了一些职业测评发现也完全不准,现在对于就业很没有信心。
回想我自己这一代很多同学,大学选专业完全是盲选,都不知道这个专业要做什么,要培养什么能力,浑浑噩噩毕了业,后面职业期经历调整才找到现在的发展方向。
分析过后,发现现在大学生就业可能都存在以下误区:
1、希望过安稳的日子,觉得不用怎么规划。
2、工作没有方向,要求过于完美,就业率低。
3、选错专业面临专业不对口,如何破?
1、希望过安稳的日子,觉得不用怎么规划
“我就想找一个安稳的工作,一直工作一辈子,可以不用规划吧?”
现在时代在变化,这个世界最难的就是不变,越是想要把人生过成自己想要的安稳,越是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来适应时代的变化。我感觉身在职场就是能力决定保障,以价值交换,没有价值了也就缺失了安稳,很多企业自己都活不了那么长,所以未来在同一家公司里面做一辈子的事情基本不太会出现,甚至公务员都有可能也慢慢从终身制改为聘用制。
“你看现在这么多大龄青年没成家,我觉得我就想把她留在我身边,免得去了大城市看花眼,你觉得呢?”
我觉得还是得去看看更大的世界,然后再进行选择。在能为自己的人生添砖加瓦的年龄选择可以让自己快速上升的空间和时间,去积累资源,让自己有个满意的青年,有个有底气的中年。
2、工作没有方向,要求过于完美,就业率低
生涯流派的梳理(图片来源于网络)
随着百年生涯发展过程,生涯领域分为生涯特质论、生涯发展论、生涯学习论和生涯建构论。
生涯特质论适用于当下欲选择专业升学者或欲选择工作的三年左右的职场人,如:专业的选择,职业的选择,寻找新工作,休闲活动等。
生涯发展论对于生涯角色剧增的25—35岁之间,生涯角色突然上升的人特别有指导意义。因为28岁到40岁之间的女性,百分之八九十都是生职、生娃、生活都很焦虑的生涯平衡问题,男性也是事业、家庭还是梦想的平衡问题。
生涯学习论适应的对象就是大学生和职场新人。
什么人适合生涯建构论?两种人,一种是财务、生活自由并有足够多资源运创造的成功人士。另外一群人大概是比我们更有时间资源的00后,因为他在十四五岁决定创造什么,有将近十年的时间在暂时没有经济压力的情况下,在大学丰富的资源、互联网资源下创造一切的可能性。
如果今天大学生遇到的是就业率比较低的问题,那我觉得一定是学习和适应能力的问题。但如果是名校的学生,比如MBA、北大、清华的那你完全可以用特质论筛选,所以做减法就用特质论,而做加法用适应论。
今天大学生最需要学习的是适应发展论而不是特质论。做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时发现他们很多人都被特质论把工作提到完美的地方去,本来这个职业他就能干了,但是他说这个职业不符合我的兴趣,那个不符合我的天赋,这个不符合我的价值观,所以三个都不好。
其实特质论是帮你做减法的,帮你把概率提高的,你有十个选项,我帮你选成三个;如果没选项,或本来就两个选项,还特质一下,就变成零选项。如果你希望职业选项增多,一定是适应论为导向,你可以学习和适应,选择一个领域让自己在这个环境下活下去,再去思考更多的可能性。
很多企业里面很头疼的90后员工管理问题也是典型的适应论问题,而不是典型的特质论问题。为什么离职率高呢?我们不是没有给他安排适合他特质发展的工作,而是他对完美工作的标定是有问题的。而任何职业的初级工作天然就不是那么有趣、好玩、有价值以及符合你的想法。所以我觉得大学生、职场新人需要社会职业适应以及你成功和成就为导向的适应能力。
所以,先就业,三年左右的时间是你职业探索期,这时候你再进行梳理,看看是在这个领域继续深耕下去,还是调转船头奔向其它领域,然后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3、选错专业面临专业不对口,如何破?
这种现象目前普遍存在。如果现阶段不知道如何选择,那就选择一个你想进入的行业的头部企业,或是进入到企业的头部部门,锻炼自己的能力,再定期进行职业生涯的梳理,去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