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就读的学校,因为口罩原因,提前一个月放寒假,女儿早早的回家,感到很兴奋。暑假,她们实验室只放假了两周,开学时,小姑娘还对家依依不舍。
当时我对女儿感到很心疼,也很依恋,但我只是抱抱她,告诉她,妈妈最渴望过的生活是她目前的求学生涯。她笑,我捏捏她的小鼻子,陪着她笑。我们都好像能听到了彼此的心声,每次都如此,女儿放假回来,全家人都高兴,她开学,心情都有些沉甸甸的。
今天是女儿放假的第一天,儿子正在家里上网课,可是网课哪有姐姐重要,于是姐弟俩滔滔不绝的谈个不停。
弟弟问姐姐武汉最好吃的食物是热干面吗?姐姐说不是,是小龙虾和豆皮。他们两个都是“小吃货,”姐姐知道弟弟爱吃她做的菜,所以人未到家,做菜的各种材料陆续先到了。
他们又讨论世界杯。姐姐告诉弟弟,明天凌晨她要在三点钟起床,观看比赛。因为女儿喜欢足球运动员梅西,他是这场球赛的主力运动员,她希望他们队会赢得球赛的冠军。
姐姐是梅西的粉丝,弟弟当然也会喜欢梅西。
女儿和儿子,他们姐弟两个是我们家属院中感情最好的姐弟,不要说打架,就是斗嘴和红脸也是很罕见的事,姐姐爱弟弟,弟弟崇拜姐姐。
看到他们两个的感情如此深厚,我很欣慰。当然,两个孩子友好的相处模式,也是在他们小时候,我“人为”促成的。
我从小到大的原生家庭,像个战场。看过一个笑话:一个记者采访一群企鹅,问第一只企鹅每天做什么,它说“吃饭、睡觉、打豆豆 ;”问第二只企鹅,它说“吃饭、睡觉、打豆豆 ;”问到最后一只企鹅时,它说吃饭、睡觉。记者很奇怪,问它怎么不打豆豆,这只企鹅说自己就是豆豆。我想说的是,小时候的我在家里就是受气的这个豆豆。
我小时候,放学后就是放羊,后来放学后又开始给猪拔草。后来我考上了重点高中,家人没有让我读,下一年我又考上了中专,毕业时我又没有分配到工作,于是我成了一名打工者。
我做了妈妈,深深的明白,生活在底层的普通人,只有让孩子走读书这条路才是最适合的。于是,我带孩子读书,用数学游戏开发孩子的智力。女儿读小学的那天起,我就撤了家里的电视闭路,陪她阅读,带她找小朋友玩,陪她运动。
儿子出生后,我曾体会过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受气的滋味,于是我下定决心决不偏袒任何一个孩子,让他们姐弟俩友好相处。
当时先生总爱让女儿让着儿子,因为女儿是姐姐,我坚决反对先生的育儿方式。而是让女儿有尊严的做姐姐,弟弟尊重姐姐,姐姐爱护弟弟。
我给先生理论,告诉他偏向一个孩子,就会伤害另一个孩子,被伤害的孩子会一生痛苦,一生痛恨父母。先生慢慢的
改变了态度,并按照我说的去做 ,如果他们姐弟俩发生矛盾时,让他们自己解决。姐弟俩独立解决问题,弟弟当然愿意听姐姐的话,这时我做起了他们姐弟之间相爱的桥梁。
人常说,男孩子七八岁时,正是鸡狗不待见的年龄。这时的他,有时连父母也管教不了,只能干生气,这个时期的儿子反而愿意听姐姐的一些劝告和管教。
两个孩子的成长过程都有书一路陪伴,他们的学习是在轻松愉快中度过的,年龄相差九岁,女儿读研二,儿子读初三。姐姐在求学的路上,孜孜不倦的追求着,弟弟也享受着学校的生活。
在引领他们加强二人之间的感情上,在陪伴孩子的阅读上,我是及格的,因为他们两个都能关心对方,都和书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看着他们之间的友好相处,陪着他们一起阅读,让他们爱上书,我真的开心。
但同时,我也有一点点焦虑。
我只是单纯的引领他们阅读,自己并没有进入真正的阅读,只是浅浅的走马观花,给他们做个样子而已,这敷衍的态度给我带来了困惑。
我的成长中只有课本,没有其他可以阅读的课外书,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我又没有认真的阅读过一本书。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浮浅的阅读给我带来了书写文字的困难,逻辑思维能力上也有很大的欠缺。
写日记比较吃力在于我只会用电脑打字,而不会用语音输入。老师建议我用语音,但我的大脑储备的知识不足,不像老师那样出口成章,写一句话都需要绞尽脑汁,这都给我带来了焦虑,这是我最近需要挑战的最大一个难关。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我想,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没有智商上的优势,那就在以后的日子里,做到勤,勤能补拙。
学习群打卡第08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