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已经过去的2016年里,知识变现呈愈演愈烈之势。从混沌研习社、起点学院这种偏线下的课程平台,到网易云课堂、奋斗大讲堂、馒头商学院、怒马这种线上微课,再到在行、分答、专头、值乎、知乎live、得到APP这些优质内容的进入,再到各种“不良内容’的掺杂,例如网红诱惑,“色情”渗透内容,“噱头”占用越来越多的角色加入进来,内容可谓是热闹非凡,鱼目混珠。
那么谁是这场狂欢的最大受益者?各种干货混杂着各种”色情诱导“,突然之间就可以拿出来卖钱了,有些还能一份多卖,变现效率着实不低。
那谁是这场狂欢的买单方?资本可能是一方面,但今天更想聊的,是参与其中的学习者,付费知识的受众群体。如果你曾经参与其中,甚至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业余时间来充电,那么恐怕,这篇文章就是为你而写的。笔头这端的我,无从得知对面的你是何状况,若下面的推测有错误或冒犯,也请别对号入座,挑顺眼的看吧。
你可能是尚未毕业的大学生,正在为怎么选择行业而彷徨;也可能是初入职场的小菜鸟,膜拜大神的同时又想加速追赶;你还可能是工作数年的老朋友,正在为转型感到迷茫。但不管你身处于哪个阶段,你一定是最有危机感,最焦虑,挣扎得最努力的那一批人。且你越努力,为这场狂欢所买的单,或许就越高昂。
当然,就算买单再怎么高昂,如果真的能获取好的内容,那可谓是物超所值,但在鱼目混杂的内容市场上,你获取的内容是否优质,是否和你所付出的金钱对等就需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了。首先想问手机对面每一位读者朋友,这些内容的提供者给予你的是什么?什么才是真正的内容?什么内容才是等价于你付出的?
我们在用什么买单
在这个混乱的内容市场上用户付出的不仅仅是金钱,还有精力,和更重要的“可能性”。
“精力”很好理解:你在吃饭的时候都不忘刷知乎,在看不了手机的时候要听得到或喜马拉雅的音频,周末的时候满城跑,只为听一场大牛的线下分享,或是约他1v1那么一两小时。你像个饥渴的大胃王,面对看起来不错的精神食粮总是抑制不住地兴奋,抓住一切机会进食。精力或时间不足都没关系,你还要收藏起来慢慢评鉴,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你吃不了,还要兜着它走,直到找个时间集中清空。而这一切的行为和心理负担,都在无情收割你的精力。
至于“可能性”,我是这么理解的:咱们寻求各种各样的知识输入,不管形式几何,本质都是“外求”。相对应的,咀嚼内化、自我反思、提炼的过程,就是“内修”。之后你也可能会对外界阐述自己的认知,或执行自己的想法,这是“外施”。如果外求过度,会影响你投入到内修、外施的可能性。为什么呢?
一、因为被挤占。你有限的精力,若过多分配在外求的活动中,自然在内修、外施方面就余额不足了,每天这么多知识要学,哪有时间一点点深入思考,还要对外讲?
二、因为被满足。你不停地外求到新知的刺激,这种刺激提供了满足感,其他的事也就变得没那么着急了。《罗辑思维》里说的“知识瘫痪症”指的就类似这种,看得多了,反倒自觉满足不行动。
你缺的是什么
问自己一个问题:我的瓶颈更多在哪?信息这么爆炸,文章看都看不过来,课也没法都上,不能说缺新知吧?除非你整天不学新东西,那这种人我压根都不想提醒。有点基本的判断能力和搜索能力,找干货也不该成为瓶颈吧?那你说你缺什么?
所以说,“可能性”是你为知识买单的最大成本。你不是不努力,你只是需要做些改变。
改变的起点是看清知识
不管是以文章、音频还是面授等方式承载,知识的表面大多都是诚意十足,背后你不知道的东西多了去了。你不知道分享者的初衷是为了帮助他人还是捞点外快;你不知道这知识是亲身总结的还是东拼西凑的;你不知道他多重视这次分享,花了2周去定制还是20分钟去翻旧货。而这一切,对该知识的含金量影响巨大。
所以要知道,学习一份知识,其实是要承担风险的——你可能永远都不知道,它是在教你套路,还是在套路你。你满怀期待的某场讲座,可能只是嘉宾的“去随便玩玩”,结果台上大失水准,你在心里翻了不知道多少白眼,就差喊主办方“换碟”了。
即使生产很良心,也难保知识无错误
每个人都无法全知全能,所以受现实或个人局限,得出的理论可能是有缺陷,甚至是错误的。关于“幸存者偏差”的二战段子你可能已经听过了:大家想知道战斗机最应该在哪些地方加固,以提升其防御力。有专家就提出判断方法了,说概率学上来讲,机翼分布的弹孔最多,这里最该加固。然而他不知道的是,那些被击中更致命部位的战斗机(比如发动机),一架都没能幸存。这不就是个人认知局限,好心提了个错理论的例子吗?
之所以称这个例子为“段子”,是因为它是被加工过的事实——真实事件中,这位专家叫沃尔德,而他第一次计算就关注到了幸存者偏差,计算非常周密。就这个例子是否属实,知乎大拿们也是几番纠正后才让真相浮出水面——用心回答的知乎答案,还是逃不过错漏。
所以现在回头看张小龙引述的那句“我所说的都是错的”,我更愿意相信他的意思是,别教条式接受,我也可能犯错。
即使无错误,它也不一定适合你
任何知识理论都没义务,也没可能帮你穷尽所有特例——哪怕它再靠谱,也是有适用边界的。举个张小龙的例子,前些日子“好产品是用完即走的”这个理论刷遍朋友圈,好些人转发并表示“臣附议”。这当然没问题,我们都认同产品要克制,活好还要不粘人,用户在app内完成任务了,你别死乞白赖推这推那的,拽着用户不放。但如果你是“智能推荐”的产品经理,情况是不是会有点不一样?这种情况下你的“活好”,甚至要体现在“能粘人”上。
大家常说:听过许多大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我想,大抵是这个原因吧?
找优质适合你的内容
《内容王者之巅暨2016年内容创业者活动盛典》于12月30日在北京大隐剧院成功召开。该盛典由中国内容创业者公社主办,奋斗大讲堂承办,聚合了众多优秀内容创业者、著名投资人、媒体人、网红等。并由洛可可创始人兼CEO贾伟、红人馆创始人王冠、奋斗传媒CEO
刘英男、中南文化内容副总裁吴凤未、网红商学院创始人丁辰灵、《警花与警犬》编剧李刚、品牌营销专家李光斗、东华禅寺万行法师、微播易徐志斌、张晓楠等数十位大咖分享了“内容创业”的干货。
到底什么才是优质的内容?到底什么内容才值得我们付出金钱和精力?到底什么才是有用的内容?
内容创业是这个时代很重要的一个方式。内容创业更多的是一种内容的表达,内容的输出。不管是情感的故事的,还是一些知识的内容,会更容易触及到用户。当然,内容里边最重要的是创意,创意表象看是蛮美好的一件事情,蛮有激情的一件事情。但是它的背后的深层次的理性逻辑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以每个创业者,尤其以设计师为核心的创业者,一定要学会用理性的思考去发现问题,然后用灵感感性的这种灵感来去解决问题。---贾伟
内容创业,确实时代发展到了这一步。信息是足够的充裕,甚至是足够的过剩。过剩就会导致廉价,内容创业我觉得已经并不仅仅是创业,而是生存。我觉得内容创业是必须的。不管对于我们各位自媒体领域的奋斗者,还是对于我这样的依然在国家电台工作的机构传媒的从业者都是一样的。所谓的创业实际上进行一个个性化的过滤和个性化的加工,可能这就是形成一个“IP”的过程。我觉得内容创业的考验,不是打一场好比赛,而是如何打一个赛季的好比赛。如何能够保持持续型的产能,我觉得在这方面可能机构目前来看还是有着比较明显的优势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家都要不断的来寻找自己的历史坐标,我们不管是个人是机构,实际上我觉得一方面大家拼的是积累。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我们拼的是对于新方位的一种梳理,甚至是一种直觉。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找对前进的方向,找对自我的定位。---王冠
如果说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的话我想把我所接触到的感受到那些鲜为人知的警察故事,写出来让更多的观众更多的群众来了解警察来认识警察。再找个内容创业的时代,保持一颗真诚的人来打造精品力作。作为一个原创的编剧可能需要时刻保持敬畏之心,我们的作品一定要保持自己的风格,不扎堆取悦也不过度迎合。既不急功近利也不能涸泽而渔,用一颗真诚的心来讲好中国故事。无论如何我们不能辜负那些,用血和汗为我们创造了故事的人。---李刚
为什么我做一个极致专注于商业,一个TED这样一个演讲平台?因为我们发现,其实商学院培养不出来创始人,只能培养出来半吊子的管理人、经理人。而中国其实不适合职业经理人打拼的这么一个国度,我们需要更多的创始人。企业家我认为几乎属于最爱学习这么一个群体,因为他们总会面对一个又一个难题,压在他们,他们必须克服,不克服就死掉,所以他们爱学习。我们希望走在最前沿的这些企业家投资人,他们讲出他们的感悟,他们现在的那些法则以及机遇,可能会更帮助很多年轻人。---刘英男
对于内容创业者来说这是机遇跟挑战并存的一个时代,是最好的时代。但是也是最具有挑战性的一个时代。创业者的话你一定要去懂内容,就是你手中的“IP”或你怎么来对你的内容进行孵化,你一定要钻研,一定要热爱内容。如果说你对内容你本身你都不太懂,或者说你跨行业,只是为了跟风去做,那么一定会被市场淘汰的。真正的变现他一定是好的团队进来,然后呢他进入到好的一个制作和拍摄状态,才会呈现给读者们或者全国的粉丝们最好的一部影视作品。我举得这个变现过程才可以算是真正有用而有利的真正有意义的“IP”。一定是好的内容,好的内容再加天时地利人和再加资本的力量,如果你本身的内容不足够支撑不足够扎实的话,我认为他不足以成为一个好“IP”。我希望所有的创业者和内容创业者你在你自己精准把握和懂“IP”的同时,你要对他一定要进行一个精准的分层的营销和管理,然后让他突现出来你的作品才有可能不被消耗,不被折损,才有可能锦上添花。---吴凤未
对社会现象乃至行业现象看清楚,只要你做的事情,对这个人类对这个社会有意义,你就应该勇往直前走下去。佛教融入中国传统有2千年,和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合为一体,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儒士道,当初佛教也是印度传过来,印度高僧不远万里到中国传教,他凭的什么毅力,出家人身上不谈毅力主要还是信仰的力量,正如同中国玄奘大师到印度去取经是一样的,心中有了理想,有了信仰在他的人生路上一切困难都不是问题,只要是这个人心中有理想,困难一定是能够突破,我们常常说的方法总比困难多,如果你眼中只有困难,把困难留在心中,任何方法就不起作用。所以有时候我们在创业的路上,心中要装有方法,不要光装有困难。---万行法师
今天,我们会看到内容的发展是从以内容为中心到了今天以人为中心,那差别在哪里?当以内容为中心的时候,那是用内容来进行表现形式,
但是到人中心的时候是以人的魅力为核心,也就是说差异化的人格形成了新的内容形式。所以今天当你关注视,你不一定是真的是关注那个内容本身,你关注有一些差异化的人格在那边。当人的魅力成为更高段位的内容,那超级网红就诞生,所以人就是内容,追随的是人。---丁辰灵
媒体背后有一个非常非常简单的规律可循,一个算法可循,那就是你可以称之为叫做成本收益账。什么叫成本收益账?大家都在部门当中工作,公司当中工作,最习惯的事情,我这个部门要投入多少预算、多少人民币、人力物力和财力我能得到什么样的结果。但是在自媒体这个领域当中不是这样算,自媒体这个领域算的是,你要让你的粉丝花多少时间来获得多愉悦的享受和多high的体验、多棒的干货,这指你的服务、内容要特别特别好,这指的是你的内容你的编辑你的呈现要一等一的好。---徐志斌
这世间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这世间所有在你看似是特别对的大道理
都有可能在下一秒被颠覆,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而有一样东西是永远不会改变的,无论风往哪儿吹,无论人往哪儿走,只要心在,事就能成。这就是我的体会!追随你的心,同时付出你的心,最终你也会得到一个别人给予你的最大的爱你的温暖的心。---张晓楠
在这个“内容为王”的时代,盈利模式的创新、垂直领域的深耕、流量价值的变现、大IP的孵化等将继续成为当下以及未来的火热话题,“内容创业”的繁盛局面即将来临。
中国内容创业者公社,正是为众多内容创业者量身打造的平台,一方面帮助内容创业者打造吸引力强、黏性高的优质内容,帮助实体和电商更好的“与内容嫁接”;另一方面还通过项目路演、高峰论坛、私董会、红酒晚宴等多种方式,让内容创业项目和资本对接,整合行业资源,让优秀内容的价值发挥到极致,让你成为最终的王者!
本次活动特别鸣谢
营销奇葩说
新元智库
创业投资大讲堂
樊登读书会北京分会
亿蜂网
优客工场
九派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