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诗经》学习第54篇《鄘风 载驰》(全)

《诗经》学习第54篇《鄘风 载驰》(全)

作者: 流水王丽霞 | 来源:发表于2022-05-04 18:34 被阅读0次

    弘毅乐学书院之学妹读经

    《诗经》学习第54篇《鄘风 载驰》

    【原文阅读】

            载zài驰载驱,归唁yàn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尔不臧,我思不远。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尔不臧,我思不閟bì 。

            陟zhì彼阿丘,言采其蝱méng。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穉zhì且狂。

          我行其野,芃péng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译文参考】

              驾起轻车快驰骋,回去吊唁悼卫侯。挥鞭赶马路遥远,到达漕邑时未久。许国大夫跋涉来,阻我行程令我忧。

            纵然不肯赞同我,哪能返身回许地。比起你们心不善,我怀宗国思难弃。纵然不肯赞同我,无法渡河归故里。比起你们心不善,我恋宗国情不已。

              登高来到那山冈,采摘贝母治忧郁。女子心柔善怀恋,自有道理和主张。许国众人责难我,实在幼稚又狂妄。

            走在故国田野上,麦苗青青长势旺。欲赴大国去陈诉,谁能依靠谁来援?许国大夫君子们,不要对我生尤怨。你们考虑上百次,不如我去跑一遍。

    【字词注释】

    (1)载(zài):语助词。驰、驱:孔疏:“走马谓之驰,策马谓之驱。”

    (2)唁(yàn):向死者家属表示慰问,此处不仅是哀悼卫侯,还有凭吊宗国危亡之意。毛传:“吊失国曰唁。”

    (3)卫侯:指作者之兄已死的卫戴公申。

    (4)悠悠:远貌。

    (5)漕:地名,毛传:“漕,卫东邑。”

    (6)大夫:指许国赶来阻止许穆夫人去卫的许臣。

    (7)嘉:认为好,赞许。

    (8)视:表示比较。

    (9)臧:好,善。

    (10)思:忧思。

    (11)远:摆脱。

    (12)济:止。

    (13)閟(bì):同“闭”,闭塞不通。

    (14)陟(zhì):登。

    (15)阿丘:有一边偏高的山丘。

    (16)言:语助词。

    (17)蝱(méng):贝母草。采蝱治病,喻设法救国。

    (18)怀:怀恋。

    (19)行:指道理、准则,一说道路。

    (20)许人:许国的人们。

    (21)尤:责怪。

    (22)众:“众人”或“终”。

    (23)穉(zhì):同“稚”,幼稚。

    (24)芃(péng)芃:草茂盛貌。

    (25)控:往告,赴告。

    (26)因:亲也,依靠。

    (27)极:至,指来援者的到达。

    (28)之:往,指行动。

    【诗歌赏析】

          此诗为许穆夫人所作,是她悯其母邦颠覆,想归唁母邦而不得的忧愤之作。《毛诗序》说:“《载驰》,许穆夫人作也。闵其宗国颠灭,自伤不能救也。卫懿公为狄人所灭,国人分散,露于漕邑。许穆夫人闵卫之亡,伤许之小,力不能救,思归唁其兄,又义不得,故赋是诗也。”这首明确记载了作者姓名的诗,使许穆夫人成为世界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的女诗人。

          许穆夫人是卫戴公、卫文公的妹妹。卫国被狄人破灭后,由于宋国的帮助,遗民在漕邑安顿下来。许穆夫人听到卫国的情况,立即奔赴漕邑慰问,并提出联齐抗狄的主张,受到许国大夫的反对。这首诗,表达了她强烈的爱国思想、坚强不屈的性格,以及非凡的卓识远见。

          从诗中描述“采蝱”“芃芃其麦”的景物看,本诗写成时间当在卫文公即位后第二年(前659年)的春夏之交。

          全诗分为四章,诗的第一章交代了卫国灭亡、卫侯逝世的凶讯。诗人得讯后立即快马加鞭,奔赴漕邑。可是目的地未到,她的丈夫许穆公便派遣大夫跋山涉水,兼程而至,劝她马上停止前进。处此境地,她内心极为忧伤。这一章先刻画了诗人策马奔驰、英姿飒爽的形象,继而在许国大夫的追踪中展开了剧烈的矛盾冲突。其情景就好似京剧“萧何月下追韩信”中的场景。

      现实的冲突引起了内心的冲突,经过以上的铺叙,第二章开始写诗人内心的矛盾。此时诗中出现两个主要人物:“尔”,许国大夫;“我”,许穆夫人。一边是许国大夫劝她回去,一边是许穆夫人坚持赴卫,矛盾相当激烈。

            从“既不我嘉,不能旋反”“既不我嘉,不能旋济”的语句看,许穆夫人在初闻宗国遭难时就想返国,并有所行动,因此而招致“许人”的责难。按照文献资料,出嫁之女,父母在世,可按期归家省亲;若父母不在,探亲之事则由大夫代行。不论如何,规矩甚严,这就是当时的礼法。夫人尊贵,无故不得离境。实际是女子既然已经嫁人,就成为男性附属品,出于个人情感需要而返回母邦,是要受诸多限制的。从礼法上说许人不许夫人“归唁”,自然有其堂而皇之的道理。问题是,当时的症结并不在此。许、卫既是婚姻之国,就有同恶相恤的义务,这也是周礼的规定,而且“同恶相恤”还是华夏诸侯应当奉行的更大原则。

            从诗人“视尔不臧”的蔑视及“我思不远”“我思不閟”的反问看,许穆夫人与许国的权力人物在如何救卫的问题上,曾发生过智术上的激烈交锋。而且,从上述诗句还可以看出,许国的当国男人们,在如何解救卫难之事上乏善可陈,除了阻拦夫人归唁之外,没有任何的良策和善举。于是,许穆夫人与许国当权男性之间,既有礼法与人情的冲突,也有礼法陈规与邦国大义的纠结,其重点是如何才是真正遵循周礼、尊重道义的是非较量。较量与抉择中,有高明与鄙陋、远见与短视的不同。

          诗人正是处于这种前不能赴卫、后不能返许的境地之中,左右为难,十分矛盾。然而她的爱与憎却表现得非常清楚:她爱的是娘家,是宗国;憎的是对她不予理解又不给支持的许国大夫及其幕后指挥者许穆公。诗篇在诗中人郁闷的自述中,显示了矛盾冲突,也在冲突中展现了许穆夫人不凡的见识和刚毅的性格。

      第三章的矛盾没有前面那么激烈,诗的节奏渐渐放慢,感情也渐渐缓和。夫人被阻不能适卫,心头忧思重重,路上一会儿登上高山舒解愁闷,一会儿又采摘草药贝母以治疗抑郁而成的心病。所谓“女子善怀,亦各有行”,是说她身为女子,虽多愁善感,但亦有她的做人准则——这准则就是关心生她养她的宗国。而许国人对她毫不理解,给予阻挠与责怪,这只能说明他们的愚昧、幼稚和狂妄。这一段写得委婉深沉,曲折有致,仿佛让人窥见她有一颗美好而痛苦的心灵,简直催人泪下。

      第四章写夫人归途所思。此时夫人行迈迟迟,一路上考虑如何拯救祖国。“我行其野,芃芃其麦”,说明时值暮春,麦苗青青,长势正旺。所谓“控于大邦”,指向齐国报告狄人灭卫的情况,请求他们出兵,但诗人又想不出用什么办法才能达到目的。此处既写了景,又写了情,情景双绘中似乎让人看到诗人缓辔行进的形象。同第一章的策马奔驰相比,表现了不同的节奏和不同的情绪。而这个不同完全是从生活出发的,盖初来之时因始闻卫亡的消息,所以心急如焚,快马加鞭,不暇四顾;而被许大夫阻挠之后,报国之志难酬,心情沉重,故而行动迟缓,眼看田野中的麦浪好似诗人起伏不定的心潮。诗笔至此,真是令人赞叹。

      最后四句,有的本子另作一章,不无道理,然依旧本,多与前四句并为一节,这样似更为合理。这四句当是承前而言,谓夫人归途中一边想向齐国求救,求救不成,又对劝阻她的许大夫心怀愤懑。此处朱熹《诗集传》释云:“大夫,即跋涉之大夫;君子,谓许国之众人也。”“大夫君子,无以我为有过,虽尔所以处此百方,然不如使我得自尽其心之为愈也。”照此解释则与首章“大夫跋涉,我心则忧”,前后呼应。字面上虽是“无我有尤”,实质上应是她对许大夫不让她适卫赴齐产生怨尤,正话反说,语气委婉,体现了《诗经》“温柔敦厚”之旨。

          最末二句,表现了夫人的自信心,意为:那些大夫君子纵有千条妙计,总不如我的救卫之策高明。“我所之”的“之”字,若作动词解,便是往卫国或齐国去一趟的意思;也有训为“思”的,就是自指夫人的想法。不管哪一种解释,都反映了许穆夫人是一个颇有主张的人,她的救国之志、爱国之心始终不渝。全诗至此戛然而止,但它却留下无穷的诗意让读者去咀嚼回味,真是语尽而意不尽,令人一唱而三叹。

            许穆夫人不只有美貌、有辞采,还是个有政治头脑的人。历史没有辜负她!许穆夫人回到卫国后,先卸下车上的物品救济难民,接着与卫国君臣商议复国之策。不久,他们招来百姓四千余人,一边安家谋生,一边整军习武,进行训练。同时,许穆夫人还建议向齐国求援。齐桓公派出自己的儿子无亏率兵三千、战车三百辆前往卫国相助。因齐国这个大国的出手相助,宋、许等小国也派人参战,帮助卫国打退了狄兵,收复了失地。从此,卫国出现了转机,两年后,卫国在楚丘重建都城,恢复了它在诸侯国中的地位,又延续了四百多年。

          这首诗既赋且歌且论,毫无脂粉气,而是更多的英雄的荡气回肠,在历史上一直被赞叹着。程俊英先生评价此诗说:“《载驰》的风格沉郁顿挫,感慨欷歔(xī xū),但悲而不污,哀而不伤,一种英迈壮往之气充溢行间。……没有真挚的爱国之心,怎能唱出激昂的歌曲;而后人吟咏此诗,虽千载之后,犹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载驰》学习的反思探讨】

    抵抗戎狄~华夏民族文化意识的凸显

          北狄侵邢犯卫,齐桓公率诸侯相救,是春秋史上的一件大事。此事之所以大,不单在救卫存邢,挽救危难于水火,还在于救难过程中民族大义的彰显。北狄侵邢时,管仲就对齐桓公张出“华夏”的大旗,他说:“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暱,不可弃也。”(《左传·闵公元年》)这两句话,道出的是当时诸侯各邦的民族意识。

          这是西周几百年礼乐政教的积极成果,由管仲在华夏诸邦的危机关头将其挑明,在民族精神史上是有其重要意义的。也正因这样的华夏意识,所以各诸侯在邢、卫之邦遭受危难时,放下平日的恩恩怨怨,转而簇拥在齐国霸主的大旗下,做起存邢救卫的大事。这是《载驰》的时代背景。

          诗篇“控于大邦”的句子,正是“华夏亲暱”意识的体现,与那时的民族精神高涨是协调的。然而,诗篇也展现了大历史下的不和谐之音,这就是许国(姜姓诸侯,在今河南许昌一带)人的表现。

            许穆夫人是卫宣公的儿子公子顽与后母宣姜私通所生的女儿。有两个哥哥,戴公和文公。有两个姊姊,齐子和宋桓夫人。经后人考证,她大约生在公元前690年,即周庄王七年左右。她幼年即闻名于诸侯,许国(许穆公)和齐国(齐桓公)都向卫国求婚。

            汉刘向《列女传·仁智篇》说:“…初,许求之,齐亦求之。懿公将与许,女因其傅母而言曰:‘……今者许小而远,齐大而近。若今之世,强者为雄。如使边境有寇戎之事,惟是四方之故,赴告大国,妾在,不犹愈乎?’……卫侯不听,而嫁之于许。”可见她从小就有爱国思想。

          据魏源《诗古微》考证,《泉水》和《竹竿》两首诗也是她的作品。公元前656年,她的丈夫许穆公随齐桓公伐楚,病死在军队里。儿子名业继位,她这时大约三十多岁了。死年不详。

            诗篇历来被认为是许穆夫人自作,却也不能排除诗篇只是取材于许穆夫人的故事,是采诗官与乐官合作的成果。诗中反复出现的“我”,看上去很像夫人自道用语,实际采诗官也完全可以模拟。诗若真为许穆夫人作,似更应该入《周南》,因为许地位于周南范围,而不是卫地风诗。有一点很关键,不管是许穆夫人自作,抑或他人的模拟代言,诗见于《鄘风》表明,诗篇是用卫地风调演唱的。也可以推测说,诗篇的创作也在卫国,是卫国诗人歌唱许穆夫人的作品。

    【《诗经》学习的背景知识】

    传统礼制发展的第三阶段“天人之辨”(3)

            中国传统礼制如果仅是“有父有君”,就谈不上真正“完型”。如果君、父的权力被无限放大,“礼”便失去了“节制”的作用。所以,一定要有一种更为崇高的向度,让人性获得向上提撕的神圣力量,使人不仅与“禽兽”和“夷狄”渐行渐远,还能向“天”或“神”进一步靠近。这样,儒家的礼乐文明就有了与宗教相似的信仰意义和价值理性。

          正如“神”在西方宗教中有着绝对性价值一样,在中国传统礼制中,“天”也是作为绝对性价值出现的,因而才有“礼者,天地之序也”(《礼记·乐记》),“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礼以顺天,天之道也”(《左传·文公十五年》),“礼以顺时”(《左传·成公十六年》)等种种说法。而在确立对“天”的信仰中,仅凭人的“忠信”之质显然不够,于是“诚敬”之道的价值便凸显出来。

          下面一章: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季氏》)我们知道,孔子自承“五十而知天命”(《为政》),又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尧曰》),这里又说“君子有三畏”,首先就是“畏天命”。这便触及“诚敬之道”的形上维度,也即“礼”的宗教品格。这里的“畏”,正是“诚敬”的表现。一般小人虽然也有“忠信”之质,但因为不“好学”,故不能修己以敬、下学上达、知天知命;又因为“不知天命”,也就不懂“敬畏”,所以孔子才会说:“小人穷,斯滥矣。”(《卫灵公》)“小人而无忌惮也。”(《中庸》第二章)

            “礼”的宗教品格还可以得到字源学的佐证。《说文》释“礼”云:“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又,《礼记·曲礼》:“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涖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可见“礼制”的最初创制,是为了使人“知自别于禽兽”,也即明人伦,行人道;但其终极目标,则是使人能“致孝乎鬼神”,从而达到尽心、知命以知天的君子人格和信仰境界!

            可以说,“人禽之辨”解决了“父子”“君臣”二伦的伦理学问题,“夷夏之辨”解决了“道”与“君”一旦发生矛盾,必须“从道不从君”的政治学问题,而“天人之辨”要解决的则是人类与天地、鬼神之关系,以及生与死的终极追问等一系列宗教学问题。这三个阶段可姑且称之为中华传统礼制完型的“三部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诗经》学习第54篇《鄘风 载驰》(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ihgyrtx.html